视频|湾区这座博物馆究竟做对了什么吸引世界目光
湾区升明月,维港风起时。9月下旬,坐标粤港澳大湾区的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时隔2年多后再次迎来博物馆筹款晚宴。
放眼全球,在博物馆领域,举办筹款晚宴是常见活动,尤其是知名博物馆每年至少举办一到两次。例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Met Gala),被誉为“时尚界的奥斯卡”。
在M+慈善晚宴2024上,包括英国泰特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森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全球多家知名博物馆馆长,收藏家、艺术家、艺术赞助人和捐赠者等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汇聚“东方明珠”,旨在支持这家“不满3岁”的香港文化新地标长期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副主席、M+董事局主席陈智思表示,M+博物馆在几年内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博物馆之一,中外文化融合的策展方式、国际化团队运作、多元化的筹款方式及与全球博物馆的紧密合作就是秘诀。
“文化投资对香港非常重要,这是香港能够区别于其他地区、城市的重要因素。”陈智思说。
缘何吸引全世界来香港看展?
M代表Museum(博物馆),+代表Plus(更多)。作为拥有当代中国艺术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数据显示,自2021年11月开幕以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M+博物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访客,至今已超660 万人次。
对于这座成立不到3年,却拥有超过58000件藏品的“年轻”博物馆来说,因不少藏品极具中国特色,令M+博物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乃至亚洲文化的重要窗口。
最新的一项调研显示,M+在全世界最受欢迎博物馆中排名第15位,亚洲区位列第二。
在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副主席、M+董事局主席陈智思看来,M+博物馆独特之处就在于中外文化融合的展览方式以及国际化团队运作。
他举例说,仅M+博物馆团队成员就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M+致力于成为世界顶尖文化机构,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以2年前由M+博物馆策划的展览“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为例,是世界上第一次将草间弥生的作品大规模集中在一起展览。在香港取得成功后,又移师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目前正在葡萄牙波尔图的艺术博物馆展出。
对于将亚洲视觉艺术引入国际传播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受到世界同行认可,我颇为自豪”,陈智思解释说,M+向世界输出的不止是文化展览内容,还有香港的策展经验,用香港的视角和策展方式来讲述。
再如,今年夏天 M+博物馆开展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历经7年策展,更是出生于广州,幼年移居香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后首次完整地展出作品,吸引了全球一众建筑师专门来香港看展。
“做博物馆,靠的是人。”
“其他地方没有他的作品展出,所以一定要来香港。”
陈智思说,“M+博物馆的展出一定要做到很特别,做到其他人在其他地方没可能看得到。即使有的作品可能在其他博物馆都有,但是要用M+的手法来呈现。”
文化投资是香港吸全球人才的“引力”
而M+对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香港能够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除了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便利的交通设施、安全与教育之外,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陈智思认真思考着说,香港作为对标美国纽约与英国伦敦的世界级金融城市,更需要像这两座城市一样,具有文化上的影响力。
“文化对香港非常重要。西九龙文化区的投资是几百个亿。”他认为,尤其在当下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波动中,“文化投资对香港非常重要,这是香港能够区别于其他地区、城市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时代,陈智思就既读相对自由的艺术也读商科经济学。在他看来,文化艺术跟他在学生时代相比,已经改变很多。
他说自己读书时,不少人担心年轻人怎么找工作,艺术领域的就业通常比较窄。“现在艺术不仅是可以欣赏的领域,“更是发展中的文化艺术产业,是可以赚钱的产业。”他说。
特别是,香港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艺术品拍卖中心,显示了艺术在香港的商业潜力。陈智思认为艺术不仅限于创作和买卖艺术品,还涉及到法律、会计等多个相关领域,在香港已成为是可带动不同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有数据显示,全球博物馆约40%的运营收入来自私人捐助者,包括个人、私人基金会和公司,而其余部分来自政府机构,以及入场费、餐厅和租金等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收入。然而,随着近年来公共资金减少,全球博物馆需依靠多元的筹款策略来维持或增加收入。
自2021年开馆以来,M+已累积了超1.1万名赞助人与会员。
陈智思介绍,M+博物馆两年前也成功举办了筹款晚宴,借此与支持者建立联系,同时获得财政支持来推动博物馆工作。
他说,2024年M+第二次举办慈善晚宴,筹得款项将用于普及推广当代视觉文化,支持M+购藏和保存藏品,举办启发思考的展览和活动,并支持艺术家和创意产业工作者。
“要滋养未来Z世代生活”
“生活就是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出生于大湾区之城的贝聿铭曾这样提到。
在陈智思看来,M+博物馆不仅是一个视觉艺术的博物馆,它还融合了建筑、电视、电影等多元化元素。正是这些因素使得M+博物馆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也让陈智思相信M+博物馆能够源源不断吸引来自大湾区和全世界的观众,对推动区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实际上,在没有任职M+董事局主席之前,陈智思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首任董事局主席。自2016年起,他就担任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2018年起,他出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首任主席,其间领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备、兴建与开放。
对于同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咫尺相邻,风格完全不一样的香港故宫文博馆与M+博物馆,怎样看待?
陈智思表示,香港故宫文博馆与M+博物馆在展示的主题上虽然完全不同,但正是两座不一样的博物馆,可能改变观众仅仅参观一座文化设施的想法,而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可以彼此沟通,改变年轻人的看待艺术的方式。
“确保博物馆要继续滋养未来Z世代的生活。”陈智思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超8600万人口,即使只有1000到2000万的人对文化感兴趣,就会对文化发展带动很大。
M+博物馆作为香港西九龙文化区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收藏品丰富,包括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全球当代博物馆中备受瞩目,对大湾区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而粤港澳大湾区是M+博物馆的重要观众源之一,未来,M+博物馆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博物馆的合作,加强人员和学术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携手举办更多主题的展览。
在陈智思看来,不仅大湾区人在香港看展,香港人也搭高铁去大湾区其他城市看展。
“当下就是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机,因为在大湾区有大规模的人口对文化感兴趣。”陈智思说。
对话陈智思:年轻人不想做“闷的”工作
羊城晚报:你在学校既读艺术也读经济学,怎样看待文化艺术会成为香港重要产业的说法?
陈智思:文化艺术不仅是可以欣赏的领域,也是可以发展并可以赚钱的行业。香港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艺术品拍卖中心,这显示了艺术在香港的商业潜力。艺术行业不仅限于创作和艺术品买卖,还涉及到法律、会计等多个领域,是可以带动不同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今天大家看艺术发展跟几十年前不一样,有一点很重要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看法。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做一些闷的工作。如果跟他说,只说金融或法律行业,并不是大部分年轻人感兴趣。但如果谈到如何把金融、法律专业知识融合在艺术文化发展上,不少年轻人会觉得有趣,可以发挥自身作用。
所以,将来香港不单是金融中心,也是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金融、科技跟文化以前完全不同行业,现在可以融合起来。因为年代不一样,年轻人对艺术的看法也跟着改变了。
M+展览有望进入大湾区
羊城晚报:香港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之都”,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高质量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作用?
陈智思:M+博物馆不仅是一个视觉艺术的博物馆,还融合了建筑、电视、电影等多元化元素。M+博物馆的国际化团队和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使得M+博物馆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能够吸引来自大湾区甚至全世界的观众,对推动区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接下来,香港跟大湾区现在怎么紧密合作?我觉得将来在M+的一些展览可以在香港展出后,在大湾区一些博物馆展出。大湾区博物馆展出的作品也可以引进到香港来。
西九文化区“一半”已完成
羊城晚报:从整个西九文化区发展看,目前香港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对未来有哪些规划?
陈智思:整个西九文化区的建设目前大概实现一半,还需要找很多的资金来源来支持继续发展。西九龙文化区土地40公顷,当中23公顷是公共空间,用于公众和游客休闲。
另外,17公顷有40%是文化设施,还有一段很长时间要把整个园区做好,可能还需要十几年,20年。但是现在已建好的一些设施已达到国际水平,把香港、大湾区乃至中国文化对外展示。
我对整个西九文化区发展有信心,但还需要漫长的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需要找到更好的财政上的支持。
文、图 记者 王丹阳
视频 记者 曾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