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寺还是庙 到底那里不一样?

一般来说,除了「寺」是指佛教供奉佛陀与礼佛僧人所住之处外,由于东方佛儒道合一的传统影响,庙、祠、观、庵各有不同的主题。

寺:

相传东汉明帝时,印度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渐渐演变以来,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

庙:

原本是古代供祭祀祖宗的地方,古有太庙、文庙、武庙、家庙等,后来广泛应用于祭祀其他神祇的宗教建筑,像是城隍庙、土地公庙、财神庙等。

宫:

原指帝王居所,传统上只有主神神格为帝后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称宫,如天后宫、镇澜宫、行天宫等。

祠:

这是专指祭祀自家祖宗或英烈先贤等等的建筑,如姓氏宗祠、忠烈祠、褒忠祠等。

观:

通称道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阙,后来演变为道教崇祀的所在。道观原本只作为道士修真养静的场地,也是维持道门法统的道场。大多数道观内,都修建了数量不等的多座殿堂,以供奉各路道教神仙。

庵:

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用来指僧尼供佛礼佛的小寺庙,再演变为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像是尼姑庵、水月庵。

虽然各个建筑的名称不尽相同,但只要虔诚礼佛敬神、敬天谢地的情怀不减,凡事行正坐端,凡人想要远灾纳福的心愿,不论到哪祈福,都会心想事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