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黑颈鹤 高原上的神鸟保姆

栖息在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水库边的黑颈鹤。(新华社资料照片)

旦增在给黑颈鹤投食。(取自中新网)

成群的黑颈鹤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皆会到拉萨河谷过冬。(新华社资料照片)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成群的大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从藏北高原飞至拉萨河谷、林周县澎波河流域湿地过冬。旦增是西藏拉萨林周县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作为黑颈鹤的全职保姆,他主要有三项工作:巡护、喂食、救助。日复一日,旦增并不觉得乏味。

林周县自古称作澎波地区,被誉为拉萨「粮仓」,大片的耕地冬季休耕时为黑颈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据西藏高原生物研究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约有6300只,2014年6500余只,2017年至2018年冬季调查中,西藏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为7500余只。

「如今,来林周县过冬的黑颈鹤数量一年比一年多。」2015年开始担任林周县林业局巡护员的旦增说,自己最开心的事便是和「高冷」的黑颈鹤打交道,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这些高原「神鸟」安全过冬。

因巡护骑烂一台机车

旦增说,巡护过程中主要看黑颈鹤的栖息地有无异常,有无流浪狗等其他天敌攻击黑颈鹤,另外就是查看黑颈鹤有无受伤、生病等。他估计自己的巡护范围今年有600至700只黑颈鹤。

旦增一家住在虎头山水库边上的卡东村,往下几公里就是卡孜水库。旦增的巡护路线以土路居多,骑机车一圈下来要两三个小时。到2018年夏天,他已经骑烂了一辆机车。

有趣的是,旦增的普通话并不好,听、说能力有限,但他非常喜欢科教自然类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是他的必追剧。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旦增的妻子次珍说,现在一家人和他一样,出门处处留意黑颈鹤的动向,平时在哪块农田里看到黑颈鹤比较多,回来也会和他「汇报」。

投喂「冲冲」有撇步

黑颈鹤爱吃小麦,并不怎么吃青稞。林周县林业局每年冬天会给巡护员发放500公斤小麦,用于喂食黑颈鹤,不够的话还可以再申请。旦增在高峰时期,最多一天要撒大约25公斤小麦。

旦增将小麦均匀撒在一亩多地里,他说,要与黑颈鹤保持距离,大约一两公尺就可以了,「黑颈鹤们看得到,待会我们走了,牠们自己会过来吃的。」

「要站在黑颈鹤的角度看问题。」多年的经验,旦增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投喂技巧。出于安全考虑,首先地点一定要平坦开阔,便于黑颈鹤观察。其次位置要相对固定,不能今天撒在这里,明天撒在那里,黑颈鹤养成固定的进食习惯很不容易。

再者,时间上也很有讲究,小麦撒太早了容易被其他动物抢吃,太晚了黑颈鹤就不来了,傍晚最好,而且要等村里的牛羊回圈了才撒,否则牛羊走动会惊跑黑颈鹤。

藏族民众对黑颈鹤很爱护,他们都有旦增的电话,若有人来水库捕鱼惊扰到黑颈鹤,就给旦增打电话。如果遇到黑颈鹤受伤等情况,也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旦增。村民白玛央金说:「『冲冲』(黑颈鹤的藏语)是吉祥鸟,牠们能到我们这里落脚,是很好的寓意。」

「村民们都爱开我玩笑,如果他们上午在哪个山沟里看到了一群黑颈鹤,下午在茶馆里遇到我就要调侃说,旦增家的黑颈鹤又多了一群。」旦增笑着说。

小灵通 黑颈鹤

学名Grus nigricollis,别称高原鹤、藏鹤、雁鹅,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第一次在大陆青海湖发现,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黑颈鹤为候鸟,3月集群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北迁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生活,4月下旬繁殖育幼,10月下旬飞到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及中印、中巴边境过冬。(王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