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GDP成长率称霸亚洲四小龙 香港凭什么风云再起?

香港1997年遇到首个变局,回归后陆续爆发移民潮。结果在中国大陆的政策支持,香港却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机会。当然,过程中也不是毫无波折,2019年的反送中抗争、2020年起蔓延的新冠疫情,接连重击香港经济,不少外资企业因而看衰香港,并将总部撤出,尽管看似将亚洲金融中心宝座让给新加坡,实际上香港并没有停止前进!(图/ 远见提供)

200年前的香港,还是一个没没无闻的小渔村,历经战争、殖民等历史动荡,逐渐华丽转身,成为全球知名的大都会。

香港1997年遇到首个变局,回归后陆续爆发移民潮。结果在中国大陆的政策支持,香港却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机会。当然,过程中也不是毫无波折,2019年的反送中抗争、2020年起蔓延的新冠疫情,接连重击香港经济,不少外资企业因而看衰香港,并将总部撤出,尽管看似将亚洲金融中心宝座让给新加坡,实际上香港并没有停止前进!

在中国大陆的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已被视为重要的经济命脉。香港大力吸纳人才,招揽全球人才的「高才通」计划,两个月就收到1.4万件申请。 《远见杂志》团队再访香港,从东方明珠的变与不变,直击香港风云再起。

再回香港。

瘦瘦的楼依旧高得看不到天,必吃蛋挞店外依旧大排长龙,车窗外清水湾的海平静无波,马照跑舞照跳。

但,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

全世界犹然记得2019年那一场撕裂香港社会的街头抗争,随即是2020年《港版国安法》实施,加上一连三年的抗疫封控,香港的状况变得微妙起来。

政治冲击、严格的防疫政策、全球租税改革一连三大冲击,令香港逐步让出国际金融中心前三的宝座,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

而「染红」之后的香港,还是国际人士认知中的低税与美食齐飞、自由经济体制和完善法制的东方之珠吗?

尤其是香港自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大规模抗争之后,出现史上最大一波移民潮。

根据香港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香港净迁移11.3万人,创下1997年以来新高(表2)。

(图/ 远见提供)

若再加上2021年的数据,香港人口在两年之内便净移出超过20万人。这对总人口733万的香港而言,相当于每100人中就有近3人出走。

「现在护士、医生都很缺。老师也走掉很多,」前《信报》总编辑、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观察到,一大批精英因此流失,连下一代的小朋友和年轻人也带走,令香港从小学到大学都生源不足,不禁惊呼:「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

然而,就在人才告急的窘境中,香港居然还能缔造不错的经济成长率。

正当亚洲四小龙在2023年第一季皆陷于出口衰退的洼地时,香港的GDP成长率竟异军突起,谁也没想到,香港复苏反弹的力道如此之大。

香港复苏强劲,四小龙居冠 大陆游客访港推升经济

2.7%的经济成长率,令香港睥睨新加坡的0.1%、南韩的0.3%,乃至于台湾的–2.87%。要知过去五年来,香港经济活力始终略逊于其他小龙(表1)。

关于2023年第一季的经济氛围好转,官方说法原因是访港旅游业和本地需求的强劲带动。

香港贸发局资料显示,2023年1至4月,香港涌入了730万位旅客之谱,几乎增加了一整个香港的人,较诸前一年同期,是惊人的十余倍成长(表3)。

(图/ 远见提供)

特别是陆客「贡献良多」。一位近日到香港自由行的台湾人,晚上到夜店酒吧林立的兰桂坊体验浪漫微醺,一到小坡却发现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大陆人。」

大陆游客大幅增加,推动香港零售市场表现亮点,零售销售连升五个月,最新4月份数据较去年(2022)同期增长15%,香港总商会乐观预测今年全年零售销售增长可达16%。

中信银香港分行一位主管最直接的观察是,商场与街边店铺都逐渐恢复正常营运情况,各式店面也陆续进行装修,许多高档餐厅变得一位难求,中环区非本地人的比例显著提高。

不只餐厅和饭店恢复人气,各地办公室空置率亦下降,顶级A办的租赁行情也开始看俏。

历经疫情与反送中抗争,香港恢复经济活力,其中大陆游客贡献许多。(图/ 远见提供)

外资企业总部撤离,但金融人才仍留港

KPMG金融服务产业主持会计师李逢晖的香港同事告诉她,IFC国际金融中心商场的地标意义好比台北101,原本因外资企业撤离,办公室一度少了房客。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前来租IFC的公司又变多了。

曾为前亚洲首富李嘉诚工作的时事评论员王尚智,5月至香港拜访好友,赫然发现一个现象异常有趣─尽管部分外国金融机构在反送中后,将亚洲总部迁移至新加坡,但其中一家外商银行行政总裁之流的高层,其实并没有跟着前进新加坡,反而仍然留在香港工作,平日里运筹帷幄,还是在香港发号施令。

「他还当场打了一、两通电话,跟其他归来香港的投资基金经理人,相约周末吃饭,」王尚智说,这表示总部虽然搬了,但金融人才没有走,主因是必须近距离牢牢掌握大陆市场的变化。

去了新加坡又回来香港,人回归,钱也回归,正是香港高资产人士的现在进行式。

时常与有钱人「打交道」的李逢晖分析,香港本来就是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由于之前的政治纷扰,基于对民主的担忧,富豪一族思考的是如何规避风险?

经过这一、两年的观察,局势沉淀,却发现香港整体交易状态好像并没有实质上太大的改变:「所以他们又慢慢放心地回去了。」

另一股推力则来自新加坡。瞬间避险而来的资金和有钱人蜂拥飞来,令腹地小的新加坡「快爆炸了」,甚至立刻提高投资移民门槛至1000万星币(约新台币2.3亿元),以避免过度饱和:「所以他们(有钱人)最后只好又再回流香港。」

尽管过去几年,历经了社会动荡及人才外移,但香港的优势在短期之内仍难以被取代。长久累积的良好基底,香港做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稳固。

香港不但是全球最大的股票集资中心之一,并连续第六年成为亚洲区国际债券发行最具规模者,明显领先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约占亚洲市场的2/3 。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香港应该还是一个让所有人觉得非常好的地方,」那斯达克上市的财富管理公司、香港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指出,前提是香港这一届政府能将经济发展的大饼分得更均匀一点,同时若能减少政治上的矛盾冲突、社会更稳定的话。

大陆政策做多香港,直接投资逐年增加

内地的支持,毫无疑问是香港发展的最佳后盾,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政策面作多香港。

总观近年来,大陆皆是香港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来源地,而且逐年增加,即便是反送中之后及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像2021年便达到3516亿港币,而同一年美国对香港的投资规模,反常地均在减少(表4)。

香港接壤珠三角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为香港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对大陆有多重要?简言之,它是大陆跻身国际化竞争的「中国第一湾」,以不到全大陆0.6%的面积,创造了大陆1/10的GDP总量、13兆人民币(约新台币56兆元)。

经济圈内有11个城市组成了超级城市天团:「中国矽谷」深圳、广东省广州、珠海、佛山、东莞等,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因此令它名闻遐迩。2022年,大湾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8600万,是台湾的3倍多。

大湾区内的企业,囊括大陆重点扶植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未来潜藏的商机多不胜数。

同时大湾区也十分仰赖香港做为通往全球的连外平台,便为香港再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2023年起,中港两地跨境通行已全面取消,经贸合作将更紧密。

来自内地的强大实力,变成坚强的靠背。前香港特首梁振英说得直接:「香港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大陆这个超级市场。」

另外在金融政策方面,2022年的「互换通」还有2023年5月最新推出的「沪港通」,皆被投资界评估为中港金融市场互通的里程碑,先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大陆的债市和汇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接着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只是,严格控管虚拟货币的大陆,对相关交易所和从业人员几乎是「赶尽杀绝」,竟然允许香港大力打造加密货币之都,令人诧异。

2022年10月,香港政府一份新的政策宣言,便向世界宣告香港要发展成全球虚拟资产中心的决心。隔年4月,盛大举办Web3嘉年华,并由香港特首李家超带队致词。随后不久,便推出新规,允许个别投资人可在香港交易比特币,正式松绑禁令。

「难道这就是一国两制的不同之处吗?」一位时事观察家思索一会儿,给出了答案:「虚拟货币是大势所趋,大陆不能赚,就让香港来赚这一个产业巨大的价值,搞得不对,还可以关嘛。」

凡此种种,内地给予香港的「特殊安排」,价值自然不可估量,对香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港挂钩愈深,民众融合寻找更好生活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优势带动起两地民间的融合现象,中港老百姓之间俨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香港开计程车十余年的老秦(化名),两个小孩和老婆却在东莞上学居住,他一人在香港租屋。因为香港房价太高,在东莞买一栋楼只能在香港买一间厕所。

(图/ 远见提供)

得益于政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变得很便利,巴士3小时、广港深高铁1小时,便能让老秦每周回东莞一家人团聚。如此聪明地妥善运用两地的差异,营造更好的生活品质,老秦非常得意。

镜头再转到港珠澳大桥。这座总长833公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斥资1200亿人民币,连通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旷世大桥,若从香港出境、珠海入境,通关口外一群西装笔挺的业务员正翘首以盼,拦住每一位从香港过来的人,开口便是:「要不要买珠海的房子?比香港便宜哦……留个微信!」可见市场需求之热络。

除了港人北上,也有愈来愈多大陆人兴起一股「移民香港」的风气,虽然主要是出于政策诱因,却正好能补充前一阵子香港移民潮所流失的人力。

为了招揽全球人才,港府发布了「高才通」的奇招─全名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只要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币以上,或是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便能申请,获批者可在香港逗留24个月。

结果,仅约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到1万4000宗申请。根据夏春侧面了解,1万4000宗申请中,八成都是以世界百强大学的学历获得高才通的引入:「效果很不错。」

常服务「高净值人群」的夏春也发现,今年富豪一族开始考虑搬到香港居住,其中不乏大陆人,「高才通」宛如及时雨,让他们读完北大、清华、复旦的小孩也能在香港居留。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香港将与大陆挂钩愈深。

染红后的香港 利弊得失发人深省

若说商业环境和市场吸引力,是香港「染红」后的不变,变的,就是民主和新闻自由。

香港染红后,民主与新闻自由受限,媒体自发性自我约束亦愈来愈明显。(图/ 远见提供)

譬如选举,新一任特首的选举,李家超几乎没有对手。还有议员选举、立法会选举到特首选举,都受到北京比较严格的控制。

「也很多人觉得新闻自由不如以前,」资深媒体人文灼非指出,《港版国安法》的实施,多多少少让媒体自发性增加自我约束:「还算是很多媒体正常营运,但是言论的尺度,肯定就不如以前。」

2023年5月,爆发国泰航空空姐「歧视」机上大陆旅客不会说英文,就不给毛毯的风波,引发内地民众大家挞伐。这个经典案例,一方面凸显国泰航空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或许一方面也道出部分香港人长期「看不起内地人」,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或成隐忧。

展望未来,港府预测,2023年经济增长为3.5~5.5%之间,颇为乐观。多家机构如摩根大通、汇丰也调高了香港的经济预测。不过,做为成长支撑的房地产,房价预测有的看多,有的看空(页113表5)。

香港风云再起,或许再次印证了那个有名的「门窗理论」: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香港的失去,焉知不会在另一方面有所得呢?

本文作者:邱莉燕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7月号445期》)

《远见杂志7月号4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