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估:数据要素流动效率较低,加大数据配置改革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将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是对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整体要求。

2024年6月22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23)》(下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报告》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B-READY)》,聚焦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打造我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样态的年度系列报告。

《报告》从“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发展”“政务服务建设”“数字市场监管”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20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83个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并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发展状况作出系统评估。

这36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所在地,以及大连、宁波、青岛、深圳、厦门5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

《报告》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法治保障措施整体建设水平良好,但仍处于起步期,存在较大的区域水平差异。

部分指标得分比上年提升

《报告》由黑龙江大学王敬波教授团队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雅方教授团队历时12个月编写完成。评估发现,我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报告》指出,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数字化政务联动新格局初显成效。

各地在减税降费、金融服务、数字竞争与保护、政府诚信、企业退出及政府相关服务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评估中“减税全面惠及市场主体”三级指标的表现反映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本轮评估整体得分情况较2022年有一定提升,尤其在便民办税和智慧办税方面,得分较高的城市创新推出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实现减税全面、及时地惠及市场主体,但部分城市存在政策更新不及时、专栏建设不完善、基层税务动态更新频率低等情况,在定时向社会公开减税降费成果方面有待提升。

《报告》指出,绿色金融健康平稳发展,金融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绿色金融主要为促进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平稳发展,对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初,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的立法后评估。在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之下,深圳市成立了绿色金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还积极认定绿色金融机构,并逐步建立金融服务标准体系。

《报告》指出,线上监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市场监管协同联动日趋加强。

36个城市在数字经济市场监管维度表现均良好,12项三级指标中“线上监管能力建设”“是否制定信用修复流程指引”“是否设置合理的信用奖惩机制”等3项三级指标得分率为100%。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第三方技术公司,推动市场监管向数字化转型,在共享主体信息数据、共建消费维权通道、共推创新发展举措、共促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共创行业标杆典范、共营良好发展环境等6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数据流通面临一定阻碍

《报告》也发现,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报告》指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有待提升。

被评估的36个主要城市相较于上一评估期间,在政务数据开放、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交易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城市的数据统筹能力、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水平仍有待提升,部分城市的数据开放无法实现实时更新和全类别、全部门统筹,多停留在“形式公开”阶段,导致数据要素市场的产品基础短缺、流动效率较低。

此外,在本轮评估期间仍有部分城市尚未建立城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或原有的开放平台访问受限;部分城市仍未建立数据交易中心,尚未制定完善的数据交易规则,未提供有效的场内数据交易场域和数据交易规范,未能提供数据基本要素流通的市场环境和规则保障。

同时,在数字确权或数字产权登记问题上,半数以上城市尚未制定数据产权登记规则,也未建立本市的数据产权登记中心,缺乏数据基本要素权属登记和公示方面的法律服务,上述不足均对数据基本要素安全流通产生一定的阻碍。

《报告》指出,数字消费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快、模式多、产业链复杂,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仍相对滞后,一些手段隐秘的侵权、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

比如,直播和电商平台内经营者存在信息公示不清晰、不充分,延期发货、拖延甚至拒绝消费者合理退换货,诱导“私下交易”并暗设消费陷阱,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以次充好等问题,更有部分直播电商经营者存在税收缴纳不规范的现象。

《报告》指出,企业数据安全保障供给不足。

目前大多数评估城市的企业数据安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缺乏具体的行政管理实践方式,包括监管机关与企业数据合规方面的沟通机制、主管部门对企业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和保存方式。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此外,有关数据的法律定位在我国学界尚存争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机关对数据安全执法的把握和企业对数据保护的行为预期。

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对此,《报告》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革新数字化市场配置。

《报告》指出,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各城市应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数据基本要素配置效率最大化。

第一,充分调度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等数据资源,丰富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内容。尚未建立开放平台和相关制度的被评估城市应当参照相关经验,充分整合本市的公共数据和政务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的汇集、处理和开放利用,避免本地的数据资源闲置。

另外,考虑到数据基本要素的东西差异,建议东西部城市加强数据处理和数据公开的合作,借助“东数西算”等政策举措,盘活西部数据要素市场。

第二,构建适宜数据基本要素流通的机构支持和规则保障。通过本轮评估可以看到,部分城市尚未构建本市的数据交易规则,数据交易平台有待完善。

地方政府应建立数据产权登记平台和数据交易中心,为数据基本要素提供确权保障和交易场所支持,要充分考虑数据产权登记、交易规则和数据公开的安全规则,制定相应的数据产权登记程序规定、数据基本要素交易规则以及数据分级分类公开规范。

《报告》还指出,各地应细化数据安全法律规范,结合本地产业实践和国家数据安全导向,探索符合本地发展特色的数据安全制度,制定有利于促进和规范政府数据安全共享开放的法规规章,对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企业依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