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中国互联网车企中的“特斯拉”?

在汽车品牌价值塑造方面,特斯拉无疑是成功的,在汽车互联网+的初始阶段,就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背后的产业风口。

特斯拉最初只是硅谷的一个IT科技企业,跟汽车制造业毫无关系。

但马斯克却和早期合伙人,一起改装了英国汽车制造商Lotus的一款跑车。

马斯克把跑车的内燃机和变速箱去掉,换成了电动机,这也是特斯拉的第一个电动汽车产品。

但北美地区遍布传统石油能源寡头和燃油汽车制造商巨头,没有人把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当回事。

马斯克作为汽车行业门外汉,根本没有生产线可以生产汽车,也没有媒体和机构愿意为宣传特斯拉的电动汽车。

马斯克展现了自己超强的产品营销能力,在特斯拉还没有量产能力的时候,找到了好莱坞明星背书。

先营销树立品牌形象,再借助明星效应,让特斯拉成为轻奢小众的电动跑车品牌。

然后获得初期订单和首批明星用户,再解决最终的线下汽车量产问题。

但由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也没有适合的电动汽车生产线可以解决量产问题。空有品牌,却无法量产,让特斯拉陷入了危机。

最终马斯克选择了中国市场,在上海打造超级工厂,融入了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开始高速增长之路,不仅成为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标杆企业,也一度让马斯克跻身全球首富。

特斯拉被引入中国上海,起到了鲶鱼作用,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良性竞争,结束了内耗,诸多实力强劲的造车新势力崛起。

全球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风口已经持续了10年,在国内一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中,谁会是下一个中国版的“特斯拉”呢?

01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去年才成立,雷军也是汽车制造业的新兵蛋子,之所以要先聊小米汽车。

关键在于小米汽车的发展模式,更加接近特斯拉的模式,或者说雷军和马斯克,特斯拉和小米集团有着类似的互联网+基因。

特斯拉是先通过好莱坞明星,树立了轻奢高端的跑车品牌形象,拿到了第一批订单,特斯拉的电动跑车,被全球用户称为行业颠覆者。

而小米汽车背靠小米集团,有小米的互联网用户生态圈支持,汽车工厂还没落地,就已经有了汽车订单。

马斯克是美国的创业达人,自身也自带超级IP的属性,而雷军在中国被称为“雷布斯”,亲民接地气的创业者,也是自带流量的超级IP。

别的互联网车企费钱费力做营销,才能拿到的市场订单,小米汽车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小米SU7诞生之后,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浪潮,更是获得了“保时米”的称号,获得了中高端主流车型市场用户的认可。

就连技术傍身的华为余承东,也十分羡慕雷军和小米自带流量的IP品牌价值。

特斯拉Model系列的量产,靠的是上海超级汽车工厂和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

小米汽车下场造车,不到半年就能量产,也是依靠线下的汽车生产线和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

雷军为造车准备了1000多亿的现金流,仅投资300亿就打造了小米汽车工厂,并完成了小米SU7的量产。

比起其他亏损百亿没能量产,甚至陷入经营困境的互联网车企,效率是极高。

小米汽车自带品牌IP价值,背靠中国技术成熟且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体系,实现量价齐高只是时间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02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是李斌,作为创业老兵,李斌在互联网投资圈有着庞大的人脉和资源,持续为蔚来输血。

蔚来汽车也是国内第一个赶上互联网造车风口的,是互联网造车三巨头中,综合实力居首的。

并且先后在美股、港股和新加坡股市上市,巅峰期市值接近1400亿美金,成为了全球知名互联网造车企业。

而在国内汽车市场,蔚来的作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龙头,很早就被国内汽车圈称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李斌经营蔚来的方式,也跟特斯拉比较相近,特斯拉是走轻奢高端车路线,让明星和富人阶层为特斯拉背书,成为首批用户。

蔚来也是通过吸收高收入群体和中产家庭,卖高价车型,塑造蔚来的高端品牌形象。

先从高端车品牌入手,积累一批高净值用户,打造口碑和服务,然后再覆盖低端代步车市场,以及中高端主流车型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蔚来的模式没有问题,但市场环境不同,李斌低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度。

北美是空白市场,特斯拉没有竞争,中国市场却是同行竞争激烈。

蔚来目前只是完成了小众豪车市场的覆盖,但中高端主流乘用车市场,却不具备优势。

而且蔚来造车已经累计亏损接近千亿规模,尚未实现盈利,即使背后有实力强大的投资人和机构,也会面临压力。

若是不能解决盈利问题,缩小亏损幅度,并且实现产销量的高增长,中国版本“特斯拉”的称号,可能易主。

03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志在人工智能,而不只是汽车智能化这一片浪花,野心还是比较大的,希望成为像华为那样的数字科技平台。

在互联网汽车品牌中,理想汽车是率先盈利的,单单从盈利上看,比蔚来和小鹏汽车要强一些。

理想美股上市后,其实也亏损了很长时间,能够盈利是因为产品路线对了,选择了增程汽车路线。

在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阶段,增程汽车对过去的燃油车用户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爱好者,都有吸引力。

增程汽车可油可电,让还在纠结的一部分燃油车用户,做了一个折中选择,其销量增长,让理想汽车结束亏损,实现了盈利。

目前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不过是特斯拉、比亚迪、赛力斯和理想汽车四家而已。

若是理想汽车能够在营收规模或者产销量上继续提升,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04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原本是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没有李想和李斌在汽车行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小鹏汽车一开始赶上了第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很快实现了美股上市。

但后面小鹏汽车的互联网团队和专业造车团队,却出现了内耗问题。

内部团队管理出现了问题,加上产品策略也是不断变化,导致销量波动比较大,何小鹏对于公司的掌控不足,经验不足。

目前来看小鹏汽车结束了内耗,内部经营虽然逐步稳定,但产销量上,还是与互联网造车三巨头的地位不符。

而且和蔚来汽车一样,都存在亏损造车的问题,迟迟无法盈利,若不能解决盈利问题,即使有股市的融资支撑,也很难完成逆袭。

李斌已经给出了蔚来的盈利时间,2026年能够解决亏损,实现盈利,而小鹏汽车,尚无明确盈利计划。

05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也是早期的互联网造车势力之一,一开始发展并不顺利,朱江明为了解决造车资质问题,依靠长江汽车代工生产汽车。

后来长江汽车出了问题,影响到了首款车的上市发展;之后零跑汽车改变策略,全资收购了新福达汽车,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

零跑汽车有了自己的汽车生产线后,开始了向上发展模式,先是尝试中高端轿车市场,但销量并不理想。

这也影响了零跑汽车上市之后的市值增长,随后和零跑合作,获得了零跑20%股权。

这也是国内互联网造车势力,首次在新能源领域,反向合资国外的知名汽车制造商。

欧洲的Stellantis集团,需要依赖零跑汽车技术更成熟且成本更低的电动汽车生产线。

而零跑汽车通过这种反向合资,获得了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地球,乃至全球市场的经销和服务体系,便于出海发展。

零跑现阶段的问题在于依赖低端车市场,而这个市场利润很低,如果没有比亚迪那样庞大的产销量规模做支撑,很难实现盈利。

而且低端车市场不是主流车型市场,也会面临头部车企,以及互联网车企的竞争压力。

若不能不完成中高端车型覆盖,零跑很难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你觉得国内互联网造车势力中,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呢?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