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音樂沉思:聆聽坂本龍一的葬禮歌單
坂本龙一最新个人音乐纪录片《OPUS》片段画面。该片将于2023年9月威尼斯影展放映。 图/美联社
今年3月底,日本当代著名作曲家坂本龙一与世长辞。坂本龙一曾以前卫的YMO乐团成名,而后担任电影《俘虏》、《末代皇帝》、《小活佛》等多部名片的电影配乐,广受世人的欢迎。坂本龙一除了音乐才华为人称道以外,他也是一位活跃的社会运动人士,在音乐版权法、核能、战争、和平等议题都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那么这样一位充满哲思的音乐人,面对「死亡」,甚至是「自己的死亡」这个生命的终极议题又有什么看法呢?在逝世前,坂本龙一其实就已经为自己的葬礼准备了一张曲目播放清单。本文将透过这张清单一窥坂本龙一对于「死亡」的终极思考。
▌一场葬礼的音乐应该要呈现那些元素?
综观这张拥有33首曲目,大约两个半小时的播放清单,其中包含的曲目相当多元,从巴洛克时期到当代创作,也纳入多首电影配乐、法式香颂、爵士,和英国当代歌手大卫.希尔维安(David Sylvian)的歌曲。其中特别偏爱巴哈(Bach)和德布西(Debussy)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在清单的前半选入6首德布西的作品;在中后半则安排了8首巴哈的作品。大致而言,整个播放清单可以分成三大段落:哀伤、缅怀与哲思。
▌面对死亡的第一阶段──震惊、哀伤与沉淀
第一首曲子是一首当代作品,由德国作曲家诺托(Alva Noto)创作。这段长达11分钟的音乐,仅有弦乐的和弦,其中穿插着类似以前真空管电视没有画面时会出现的吵杂声。作为歌单的第一首,或许坂本龙一或许是想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与听众们回忆起听到自己的死讯时那种当下脑内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资讯的感觉吧。
在这个冲击性的开场过后,是一连串深沉又抒情的旋律,让人在接收到这个讯息后,稍微沉淀一下情绪。从第2首到第7首曲子,大概都呈现出类似的特色,音乐的织体简单,没有复杂的旋律,没有歇斯底里的疯狂,也没有要人故作镇定或强颜欢笑的开心旋律,就只是透过平缓、安静的音乐让人消化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当中两首带有歌词的曲子特别值得细细品味。两段歌词都直接跟死亡有关。
第4首佛瑞(Gabriel Fauré)的艺术歌曲像是坂本龙一在向听众诉说:我知道自己死了,但我愿意坦然的接受这个事实。就如同歌词的最后一句:把我的灵魂注入你的深渊,让它芬芳黑暗的大地和亡者的气息。但第7首萨提(Erik Satie)哀歌中的最后一句歌词「世上唯一的补救办法,唯有哭泣」,又仿佛温柔的提醒听众:得知我的死讯后,虽然我自己没有太多的抗拒,但你们还是可以哭泣。
我必须忍受自己漫长的殉道
不咒诅
不叹息
世上唯一能治愈
我之不幸的
唯有哭泣
── Erik Satie〈Élégie〉
开头大约半小时左右的7首歌曲,已经呈现了多层次的情绪转折,从刚接获消息的震惊、消化情绪,到提醒听众他们依然保有哭泣的权利。那么在哀伤和哭泣之后,又该如何走向下一阶段呢?
坂本龙一最新个人音乐纪录片《OPUS》片段画面。该片将于2023年9月威尼斯影展放映。 图/美联社
▌缅怀──请记得我生前的样子
第二个大段落,坂本龙一连续安排了六首德布西的作品。从大约青少年时期开始,德布西一直都是他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坂本龙一曾一度认为自己是德布西转世,除了沉迷他的音乐以外,更开始尝试体验德布西的生活,甚至模仿他的笔迹和签名。即使后来坂本龙一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音乐人,对德布西音乐乃至人生的向往依然根深柢固存在他的心中。前面3首作品是钢琴独奏,幽静的氛围让听众脑海不由得浮现一幅坂本龙一独自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的身影。接下来的弦乐四重奏,是坂本龙一接触德布西的第一首作品,静谧、深沉的音乐,仿佛坂本龙一在许多画面中带给人的形象。最后两首管弦乐作品象征着坂本龙一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也不只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仿佛只拥有黑白人生的人,好似德布西管弦乐作品有着丰富的色彩。接下来3首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坂本龙一比较严肃的部分,提醒着大家自己心中也有许多面对公共议题时的深度思考。
但坂本龙一的个性和生活中也有许多其他的面向。法式香颂和两首罗塔(Nino Rota)的配乐呈现出他的幽默与机智。特别是将这3首曲目安排在3首巴洛克作品之后,其中的反差,让听众忍不住会心一笑。两首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则是温柔的一面。最后一首《Time Remembered》具体而微地总结了这个段落。这一首轻松的爵士乐,提醒听众:希望在我死后,你们依然记得我,而且是方方面面的我。请记得我觉得自己是德布西;请记得我心中有许多对于公众利益与人类文明的关怀;请记得我的生活中机趣横生的吉光片羽。这是我自己记得的我,希望你们也可以记得这样的我。
在这大约一个小时的段落有如一本浓缩版音乐自传,记录了坂本龙一的自我认同,呈现了其个性中严肃却也不失幽默的一面,最后再用一首爵士乐总结,其中布局充满巧思,值得听众细细品味。
2017年威尼斯影展,坂本龙一出席自己的传记纪录片《终章》(Coda)放映会场。 图/美联社
▌哲思──面对死亡这个终极议题
在自己的音乐肖像之后,坂本龙一最后邀请听众一起思考「死亡」这个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终极议题。此段落第一首作品是日本当代作曲家武满彻的《给17件弦乐器的多利安地平线》。复杂的音乐织体和不谐和的和弦,这首作品紧接在前一首爵士乐之后,更加凸显其中转折的戏剧性,也象征了想要面对这个人生议题的困难与苦涩。接下来坂本龙一连续安排了7首巴哈的作品引发听众更进一步的思考。这7首曲子在演奏版本的选择上也别有用心。
第24首《旧岁已逝》、25首《圣咏前奏曲》、26首《音乐的奉献》选择的是延续自19世纪,所谓「浪漫传统」的演奏风格,特别是《圣咏前奏曲》的版本是使用俄国钢琴家妮可拉耶娃(Tatiana Nikolayeva)的演奏,抒情的旋律线条带给听众一种真实世界的现实感。第27首《三声部创意曲》和第28首《赋格的艺术:未完成的赋格》则是安排风格独树一帜的钢琴家顾尔德(Glenn Herbert Gould)的版本。
《赋格的艺术》是巴哈人生最后的创作,「赋格」也是巴哈一生最为人所熟知的创作手法。该作品最后一曲《未完成的赋格》一直是巴哈最引人入胜的杰作之一,因为通篇充斥着B─A─C─H(在德文中代表降B-A-C-还原B)四个音所组成的「巴哈密码」,却未能完成。在最后的篇章中,大量将自己的名字融入创作中,不免让人想像透过这部作品,巴哈有一些最后想要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讯息,但这部作品却在239小节戛然而止。这或许也象征着面对这个终极难题,没有人有办法留下一个最终的解答。
第29和30首,坂本龙一依然选择的是《赋格的艺术》中的开头,和另一首《未完成的赋格》,只是这次选择的是「历史还原演奏」的版本。干净、清澈、平直的音色,营造出一种无尘室般的纯净空间,却也产生了一种与真实世界的剥离感。随着音乐突然停止,「死亡」这个终极难题终究只能是无疾而终。
▌尾声──我的生命结束了,但大家依然必须在生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虽然死亡的议题十分沉重,但坂本龙一没有让这份歌单结束在严肃的气氛中。最后又安排了三首较短的作品,作为自己葬礼的结尾。先是罗塔诙谐的配乐,让听众离开先前在哲思中沉郁的氛围。下一首歌曲《奥菲斯》好比葬礼结束后的散场乐。在曲终人散后,坂本龙一歌单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另一首当代电子音乐作曲家哈洛(Laurel Halo)的作品《气息》,风格与开头诺托的作品前后呼应,结束在一片宁静之中。
回顾整个播放清单,不仅反映了坂本龙一广博的音乐品味,曲目的先后顺序也屡见巧思,细腻引导着听众的情绪转折。在完全没有使用自己作品的状况下,透过编排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表达自己理念的同时,也邀请听众一起思考一些更为深层的议题。虽然坂本龙一这位音乐哲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其留下的典型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坂本龙一2009年于罗马音乐会演出。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