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光的声音 光与建筑组成一首动人的乐曲
「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契机」-Leonard Cohen
轻闭双眼, 想像一个没有光的画面,想像乘着小舟缓缓划进一片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想像跟着光走进去后的画面有着什么样的声音……
「光」怎会有声音呢?光让我们看得见, 而在看见的那一霎那,即便是无声的,心中是否也浮现出伴随着动人乐曲般的美妙情境?
▲《松山文创园区生态池周围光环境优化案》。(图/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赵宇晨摄)
光是种魔力,无形的光却赋予空间生命与丰富的表情。光与空间彼此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诉说迷人的故事情境。2014年创立的 CosmoC 沁弦设计,便整合室内设计、绿建筑、建筑照明与灯光设计等专业领域,组成「筑形」与「筑影」两大团队,期许自家设计能够拥有「渗透力」,可以「沁人心扉之深」,如同「弦外之音之广」。
其中,「筑影」团队由林靖祐总监主导,负责建筑照明与灯光设计。大学就读室内设计的林靖祐总监,毕业后远赴美国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攻读建筑照明设计硕士,曾任职于纽约OVI(Office For Visual Interaction)建筑照明设计事务所,参与多项国际知名建案灯光设计,现任实践大学、东海大学建筑系、台北艺术大学新媒系兼任讲师。
▲CosmoC 沁弦·筑影 林靖祐总监。(图/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张正毅摄)
光在空间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林靖祐总监给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就像一个乐团里的鼓手,绝不是主角但偶尔有精彩的solo; 一首歌常在鼓声落下的那一霎那,节奏更加鲜明了,气氛被炒热了,听众不觉中也就跟着就进入了美妙的情境里了…」
▲光与建筑组成一首动人的乐曲, 在鼓声落下的那一霎那,节奏更加鲜明了。建筑外观设计: 沁弦·筑形。(图/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林靖祐摄。)
深耕灯光设计领域的林靖祐总监,对「光」具有专业理性与感性的敏锐度。他认为,设计不该流于表面形式,得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美感之外,更需有不同层面的意涵,如同「光」不仅是功能性的照明,也是形塑环境氛围与故事意象的艺术语言。
「灯光营造的氛围是感性浪漫的,背后却是经过理性思考与精密计算构成的结果。」林靖祐总监表示,光源的种类、色温(颜色)与光照强弱,能创造出不同情境与层次效果,而同样的光照射在木材、塑胶、金属、镜面或布料等不同材质,也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
《实践大学民生学院教学大楼及学务大楼》 学校建筑正是光的理性机能与感性美学的互动空间。建筑设计: 屿山工房 + 苏富源建筑师事务所。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岑修贤摄。
《实践大学民生学院教学大楼及学务大楼》室内空间设计: 清禾室内装修有限公司 。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岑修贤摄。
他继续说明,灯光设计师是「预知」照明后呈现的结果,才创造出灯光的配置与组合。空间中的任何物件都必须透过光让肉眼看见,而光亦是透过不同的「介质」而显精彩,无论是物件的材质或颜色都是影响视觉效果与创造氛围的关键。
光与材质、颜色创造出不同情境与层次效果,《北京紫玉会所》。室内设计:纽约plus one + 台北雅设设计。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
《北京紫玉会所》。室内设计:纽约plus one + 台北雅设设计。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
光与「介质」的演绎使空间更显精彩,台中《顺天科博接待中心》。空间设计:王子设计有限公司 。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刘森永摄。
光与建筑形塑环境氛围,台中《顺天科博接待中心》。空间设计:王子设计有限公司 。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刘森永摄。
对周围环境与空间配置的敏锐观察,是提出照明灯光设计的重要前提。在优化松山文创园区生态池周围的灯光前,林靖祐总监进行缜密的基地调查,发现池边的木栈道与小径的光源色温凌乱、缺乏整体性,且灯具装设位置与投光角度偏高,容易影响行人视线。因此,创造优良舒适的夜间「光环境」是优化此案第一个重要的课题。
步道区的低矮的订制灯具不仅照顾了人行动线的基本照度需求,亦降低了光线造成人眼不适的「眩光」感。《松山文创园区生态池周围光环境优化案》。图/ CosmoC 沁弦设计提供,赵宇晨摄。
林靖祐总监采用了相同的光源与色温,并降低了所有灯具的「尺度」(高度), 步道区的低矮的订制灯具不仅照顾了人行动线的基本照度需求,让行人「跟着光走」的同时,却大大降低了光线造成人眼不适的「眩光」感,也弱化生态池周围的光害。当走在这条悠悠小径,伴随在侧的是文创大楼映照在湖面的倒影,而另一边的蓊郁树林则是透过隐身错落在树林里的投光灯营造的光影层次。
木栈道区以长板座椅下方的间接照明、隐藏于湖畔旁的阶梯与栏杆扶手下方的连续灯带作为主要的照明,在一致性的设计原则下创造了清晰明了的动线,亦丰富了空间的表情。林靖祐总监说着,木栈道区是夜晚适合逗留的好地方,夜里,人们来到这里,不会有太眩光夺目的光照打扰,坐在下方有着幽微光照的长板凳上,会发现一旁树穴的低矮灯柱正缓慢地,有着宛若呼吸般的发光频率,营造着沉稳、宁静平和的空间氛围。
幽微光照下的木栈道区是夜晚适合逗留的好地方。《松山文创园区生态池周围光环境优化案》。图/ CosmoC 沁弦设计 提供,赵宇晨摄。
《松山文创园区生态池周围光环境优化案》。图/ CosmoC 沁弦设计 提供,赵宇晨摄。 光也能引领人们远离城市里的喧嚣,沉淀繁杂的思绪。2014年,林靖祐总监为台东美术馆前的地景艺术《浮光》设计夜间照明,当夜幕降临时,铝制柱列垂直错落构成的线性廊道纷纷被打亮,形塑为暧昧幽微的空间。从远方望去显得更加缥缈轻盈,而身在其中的观者仿佛融入环境景物,静心欣赏眼前风光。
看更多:聆听光的声音 │CosmoC 沁弦·筑影 林靖祐
延伸阅读:回归细腻的材质之美 赋予空间灵魂 | CosmoC 沁弦·筑形 黄湘洋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