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Ai请全国同行抄作业
1月5日,近300名从各地赶来昆明抚仙湖的代理商,愣是被主办方按着头,听了将近6个小时有关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的演讲。
尽管演讲嘉宾来自加拿大工程院、中科院、卡梅隆大学、AAAI等知名学府,不过代理商们似乎对介绍时间不到半小时的智能硬件产品、一个名为“栗子哥”的虚拟形象、以及600台无人机彩灯秀更感兴趣。
是的,“栗子哥”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作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头羊企业,松鼠Ai在大会现场,不仅宣布“推出国内首个教育智适应大模型”,还喊话友商“请抄作业”,“希望今年年底同行们能(智适应L2等级)追上我们的30%。”
▲图:松鼠Ai推出首个智适应教育大模型
栗浩洋表示,智适应教育共分L1~L5五个等级,目前能够达到L3级的公司只有三家。其中,松鼠Ai是唯一达到L5级别的公司,这让松鼠Ai在很多方面超越了GPT。不但如此,松鼠Ai还要在今年年底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这位现场激情昂扬演讲的创始人,认定了智适应就是教育的未来,而松鼠Ai就是这个未来的引领者。那么,智适应教育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究竟有什么区别,凭什么让栗浩洋敢立这样的Flag?
1、学习,能像刷抖音一样上瘾
先看一道题。
小明和张三相隔1000米,小明的速度是张三的2倍,当他们同时向对方走来,会在什么地方相遇?
有孩子回答是中点,也就是距离双方出发点500米的地方,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答案。一般来说,老师可能会提示孩子,两人速度不一样,快的人会比慢的人走的更远。
可偏偏有这么一位老师,他知道这个孩子喜欢霉霉,就立即用歌曲的形式给出了解题思路。
▲图: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解答难题
另一个孩子喜欢篮球,他就把小明和张三换成了科比和奥尼尔。第三个孩子喜欢赛车,他就把走路换成了方程式。这个老师还喜欢利用孩子们爱看的书布置家庭作业,类似这样:范马刃牙和五条悟两人的结局有什么异同?柯南某集中用到了哪些物理化学知识?拾荒者统治中的生物处于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中。
而孩子也经常让这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这题我会换个新题目;这题太难了换个简单的,等等。
听起来有点科幻,但这正是智适应教育下,最基本的能力和要求。
▲图:松鼠Ai智适应教育大模型框架
所谓智适应,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因材施教”。
短短四个字,背后蕴含的范围却非常宽泛。
一个老师按照全班级的平均水平推进教学进度,那么必然会出现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这个时候,因材施教就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40分的孩子跟上全班同学的水平。
而“投孩子所好”,更是因材施教的理想境界。
在栗浩洋看来,这样的因材施教能够不断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一个成就达成后,成就感会促使孩子主动寻求下一个成就,于是本来“枯燥难耐”的学习,就会变得像刷抖音一样上瘾。
“上瘾”,是松鼠Ai团队特别喜欢强调的一个词,他们为自己能让孩子“沉迷学习”而感到自豪,比如栗浩洋津津乐道的一个数据“3131 vs 3939”。
▲图:栗浩洋津津乐道的一个数据“3131 vs 3939”
3131代表了全行业平均水平,即3周后用户使用时长降至首周的10%,3个月后活跃用户降至首月的10%;而3939则代表了松鼠Ai的水平,即3周后用户使用时长降至首周的90%,3个月后活跃用户降至首月的90%,这正是孩子们“学习上瘾”的最好佐证。
栗浩洋将一切,都归功于在个性化学习领域,多项能力超越GPT的“松鼠Ai教育智适应大模型”。
2、让朗朗成为朗朗,毕加索成为毕加索
GPT作为业界标杆,被各大厂视为对齐的对象,所以“超越GPT”的言论很常见,松鼠Ai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之所以GPT可以“被超越”,是因为GPT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张口就来”。
GPT有时候出现的奇葩错误,连OpenAI的科学家自己都搞不明白。在全民调戏GPT的那段时间,经常能看到很搞笑的案例出现。
比如你问GPT“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是怎么回事,它会马上给你生成一篇穿越同人文,并加入很多其它文学作品如《聊斋》《水浒传》《西游记》等内容,愣是把一个网络梗写成了历史典故。
栗浩洋说GPT特别擅长“把话说漂亮”。而漂亮话张口就来的,无论是人或者人工智能,都不太靠谱。
这其实是通用大模型的通病。通用大模型要应用到垂直行业,也需要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让郎朗成为郎朗,毕加索成为毕加索。
起码在这一点上,GPT创始人奥特曼和栗浩洋想的差不多。
奥特曼认为AI最有价值的落地场景就是教育,但OpenAI并没有做EduGPT,而是去赋能Duolinguo,一款国外知名外语学习软件。
反观将“AI视作信仰”且“比通用大模型平台更懂教育”的栗浩洋就有远见多了,他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垂直教育大模型,至今已积累了2400万学生的100亿学习行为全流程数据。
▲图:松鼠Ai积累的2400万学生的100亿学习行为全流程数据
相信看到“全流程数据”的朋友,应该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隐私。
3、马能看见什么,是人决定的
马能看见什么,是人决定的。
这是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的一句台词,却很形象的描述了人工智能和隐私的关系。
马在上战场或者马术表演的时候,经常会被人把眼睛蒙住,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缩小马的视野,筛除掉冗余干扰信息,将马的注意力聚焦到目标上,人工智能也是一样。
人工智能能看见什么,是由两类人来决定。
第一类是学生。
他需要决定“马”能否看见他的一些隐私数据,例如学习时长、知识水平等,这一点非常关键。此前有学校在教室里安装监控,试图通过人脸识别来自动追踪上课走神的同学,但效果很差,因为仅靠面部表情得出来的结论是非常不准确的。
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程度不一样,一道题可能别人用3分钟,他需要8分钟。如果你想知道他发呆的5分钟里,是在思考解题思路,还是在复盘王者荣耀的战局,就需要通过他在学习方面的历史数据,利用多种方式来综合进行判断。
例如,在人脸识别的同时,加上手写识别。如果孩子表情很庄重,但手上却在画荣耀战术路线,那么大概率是走神了。
同时,大模型还可以通过对比孩子的解题时间和这道题的平均解题时长,以及孩子以往的解题时长数据,更准备的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走神。
最后,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语音提醒孩子:平时做题挺快,怎么今天有些慢,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等等。
第二种是平台。
它必须限定马只能看学科方面的数据,其它数据都不能看,尤其是不能看和学生学习无关的隐私数据。相比通用大模型,智适应大模型和用户的联结更直接、更紧密,因此也能提供更深度的个性化服务。
▲图:松鼠Ai数据集在个体案例中
于是,孩子通过让渡部分学习相关的隐私数据,让智适应大模型更了解自己;而智适应大模型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工作,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搜集反馈并进行分析,最终和用户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最终目标是提供更深度的个性化服务。
4、未来教育,学生和AI“人剑合一”
栗浩洋对AI的执着,用“追求完美主义的极端和偏执”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坚信AI就是教育的未来。
而教育的未来,将有望通过AI个性化辅导,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获得和一线城市相同的教育水平。
为此,栗浩洋表示将永久性,免费向全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松鼠Ai系统。
▲图:栗浩洋表示将永久性,免费向全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松鼠Ai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做一道题达到的效果顶过去十道题,题海战术不需要了。不仅实现了孩子学习上的减负,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从而可以更快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而学生在和AI交流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有更明晰的认知,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调教AI,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
作者|吴狄
编辑|张文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