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洋找到被拐儿子,结果却让人更难受:儿童防拐意识要从小培养

这两天,被电影《亲爱的》的原型孙海洋找到儿子的新闻刷屏了,看了报道后,我由衷地为苦苦寻子14年的孙海洋感到高兴,但同时心底里却很难受。

14年前,孙海洋的四岁儿子孙卓在家门口被拐走。从那时起,孙海洋就踏入漫漫寻子之路,所幸现在终于寻到心心念念的儿子,怎不令人欣喜若狂?

但是,14年的光阴,隔开的不只是距离,还有情感上的隔阂!

孙卓已经不记得被拐前的事了,而且因为养父家的疼爱,已经将他乡当家乡,将他人当成亲人,甚至在第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不想回到孙家。这怎能不让人心底难受?

有网友说孙卓是“认贼作父”,不懂事儿。正因为有他养父母这样的买家在,才让拐卖儿童有市场,论起来,他们可以说是人贩子的同谋。

但想想孙卓的处境,我们也就能理解他的选择了。毕竟,在那个家中,他作为被寄予养老厚望的儿子,是被宠着长大的,而生父母现在于他而言更像陌生人,所以,他下意识选择了熟悉的地方,这也不能怪他。

不过,尽管能理解,但还是让人很难受,也因此,更加痛恨让人骨肉分离的人贩子!

作为一个妈妈,最怕的就是听到孩子有点闪失的消息了,更何况是孩子被拐,这种事想想都恐惧!

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所以,未雨绸缪,多教教孩子一些防拐知识,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识,以下几点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让孩子清楚家庭成员的信息,即使走失,也能跟警察说清楚。

孙卓被拐案中,最后协助找回孙卓的,是同样4岁被拐卖的符建涛。

这个孩子非常厉害,从小就知道自己被拐卖,并且牢牢记住父母的相貌,家庭的住址等,但因为小时候调皮捣蛋时,父母吓唬他:“再捣乱就把你卖掉”,因此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被亲生父母卖掉的,才不敢报警。

直到长大后,他为了解开心中的结,才到派出所报案,从而找到亲生父母。

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一般来说,拐子在拐孩子都会先把孩子骗到僻静处,再行掳走。有下列这些情况的,教育孩子要警惕拒绝。

1.送礼物。

如果有不认识的人送糖果送礼物,要坚决拒绝。

孙卓案的犯罪嫌疑人,就是把糖果一颗一颗丢在地上,让孙卓跟着走而拐跑的。

2.假扮熟人。

很多父母都很有意识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走,但其实,要警惕的不只陌生人,还有一些假扮的“熟人”。

符建涛之所以被拐走,就是因为拐他的人是附近小区的保安。符建涛非常喜欢摸小动物,这个保安就用一条小狗跟符建涛混熟,然后骗说带他去看小狗而把他拐了。

3.求助。

告诉孩子,假如有大人问路并请你带路,或者说自己身体不好请你帮忙,一定不要答应。

因为对于大人的困境,小孩子并不能帮到什么,如果真心想问路或求助的人,他一定会找更靠谱的大人而非不懂事的小孩子。

如果孩子一定要帮忙,可以赶紧回家找父母或其他可靠的大人,让大人来帮助。

拐子一般会找落单的孩子下手,因为一个孩子比较容易拐骗,如果是一群孩子在一起,拐子不太敢下手,因为他无法骗到所有孩子。所以,孩子如果跟小伙伴一起玩,安全系数会增加很多。

第四,教会孩子识别穿制服的人,如果跟大人走失,尽量向穿制服的人求助。

穿制服的人包括警察等执法人员。告诉孩子,如果走失,先不要慌乱大哭,要看看周围环境,判断哪里有穿制服的执法人员,走过去向他们求助,或者在人多时向固定铺户求助,千万别随便向陌生人求助。

我家小妞小时候,有一次跟阿姨去公园玩,在卫生间洗手时跟阿姨走散了。当时她很机智,直接走到了公园门口的小卖部,跟小卖部里的售货员借了手机打电话给我,成功找到阿姨。

小妞之所以走失后不慌张,精准求助,是因为我们模拟过无数次这种情境。

因为听说过很多孩子被拐的事,从小我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防拐意识。但我发现,重复又重复的叮嘱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孩子依然没有很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我加入的妈妈群中一位有经验的妈妈告诉我,可以用绘本故事模拟场景,加深孩子的印象,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同时教会孩子处理突发情况。

学龄前的孩子阅历太浅,理解能力比较差,枯燥的说教并不能让他们理解人身安全等抽象概念,但在模拟场景中,他们仿佛亲身经历那些惊险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清楚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识,带她看绘本是个很棒的主意。我们在跟孩子共读时,可以让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再对照书中小主人公的办法,共同找出应对的最佳办法。

总之,儿童的安全教育要时时说,日日说,防拐意识更要从小培养。

愿天下无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