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伪命题,产业竞争靠创新

美国政府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对中国的优势产业抡起“关税大棒”,是美国近期对华发起“产能过剩”攻势中的最新一环,本质仍是实行贸易保护,破坏世贸规则,打压中国经济。多名专家表示,“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中国商品竞争力靠的是创新和品质。

对于如何看待西方政客和媒体持续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魏建国表示,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使西方某些人的焦虑不断增加,既是为自身的落后与不作为“甩锅”,更是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又一话术。

中国“新三样”在国际市场上所拥有的竞争力,来源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就是供需不断平衡的过程,用所谓的“倾销”和“产能过剩”来表述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因此,我们更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信中国成为创新的主战场是大势所趋。

魏建国认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很不错,但这仅仅是开始。国外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认可,最主要是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以及低碳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今后想要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就只有从制度上加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要红利这一条路。只要我们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潜力、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优势释放出来,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必将引领全球汽车市场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魏建国表示,从4月份各规模企业PMI来看,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回升更为显著,彰显我国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中小微企业占据了全球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在中国也是一样。中小型科技企业如果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将成为未来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有三个:第一是创新,中小型科技企业没有创新,就是失败的;第二,创新是颠覆性创新、原始性创新、根本性创新;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把全生产要素做到最佳配置。

对于接下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魏建国认为,中国作为全球工业制造大国,行业最全、门类最完整、上下游链条成熟,我们将是未来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工业体,是联合国公认的发展最好的工业体系国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要用数字化经济与现有传统制造业实体企业相结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是我国制造业非常重要的转型时刻。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发展工业互联网,二是推进智能制造。数字技术与当代产业发展结合是当务之急,应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供需对接,特别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提高消费者多元化偏好和企业柔性生产能力的匹配度,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有哪些突破点?广东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提升?魏建国表示,

发展未来产业,人才队伍是关键。这是我们与一些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我们集聚着大量人才和海量成果,但由于限制多、缺少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对产业化积极性不高,大量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沉睡”。

发展未来产业,首先要尊重知识产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收益激励改革,推动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其次,在引进国际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试错机制,激励科研人才创新,在实践中培育本土人才。此外,要全面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人才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