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在5月30日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外记者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关注着同一个问题——西方提出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随后的6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叙事从时间、空间和行为角度看,都是一个伪命题。

近日,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公报,指责中国所谓“非市场政策和做法”,提出将监测所谓“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并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上述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近一段时间,一些国家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同时,变换花样翻炒所谓“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这是典型的“双标”,本质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必然破坏真正的公平竞争,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技术具有竞争优势

近期,美国、欧盟等方面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何亚东表示,一些国家指责中国通过政府补贴“打造不公平竞争优势”,造成“市场扭曲”,这完全是歪曲事实。

据了解,中国制造业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储能等领域技术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清洁能源专家周忆忆表示:“中国与其他市场成本的巨大差距,主要得益于中国在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当其他国家仍处于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开发的早期阶段,中国已经在政策推动下开发吉瓦时级别的大型项目。这一点在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方面尤其如此,过去两年,中国在这两个技术领域都创造了世界最大项目新纪录。长时储能在中国的安装速度非常惊人。”

周忆忆表示:“国外长时储能技术目前仍难以与中国产锂离子电池储能进行竞争,后者的价格在全球最低。就单位投资成本而言,目前只有少数长时储能技术,如天然洞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以与锂离子电池储能一争高下。”

同样,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的技术领先优势,也被国际市场所认同。

2024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奇瑞、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等中国领先车企的出口量大幅增长,反映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何亚东表示,中国补贴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中国产品性价比高、竞争力强,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靠政府补贴。中国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开放市场,新能源产业、平台经济、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头部企业主要都是民营企业;2023年中国进出口的三成由外资企业实现。

有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与美国78.4%的利用率基本接近。过去十年,中国的产能利用率相当稳定,目前为76%左右,与美国的78%相差无几。在库存水平上,3月份中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与美国相当,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继续保持扩张。

美国通过立法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如美国《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安排75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对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世界产能不足

不久前,知名学者郑永年在“中国品牌日”期间向在场的记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产能过剩的误区。他指出,产能过剩在经济学中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倍多;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

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而中国制造恰好可以弥补这一需求。

郑永年表示:“中国产能过剩不成立,这是西方的一些政治人物在讲,但是企业界和社会反应不一样,英国和法国的销售商,正在积极建设比亚迪的销售渠道。”

欧盟中国商会也表示:“今年1月份以来,欧盟已经对华密集出台多起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此频密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致使中欧经贸摩擦风险陡然升高,或陷入失控甚至走向危险的境地,令人担忧。”

商务部也表态,近期欧盟多个成员国、汽车产业界强烈反对欧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避免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何亚东表示:“希望欧方切实考虑各界关切,与中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中方将密切关注调查进展,并将坚决采取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针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商务部更针锋相对地指出:“反观一些指责中国的国家,近年来滥用不公平、非市场手段,实施大量违规的关税措施、歧视性补贴政策、针对性投资限制、无底线单边制裁,打造排他性‘小圈子’,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真正的公平竞争,应当是自己努力跑得更快,而非想方设法绊倒别人;应当是开放合作、平等互利,而非封闭排他、拉帮结派;应当是遵守已形成国际共识的规则,而非随意破坏和篡改规则。”

目前,中国企业比较关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国际采购工具》。

6月1日,正在西班牙访问的王文涛在巴塞罗那主持召开中资企业圆桌会上表示,欧方密集向中方射出的保护主义“三支箭”,致使中欧经贸摩擦和风险加大,而目前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叙事从时间、空间和行为角度看都是一个伪命题。

讽刺的是,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仅占欧洲8%的市场份额,却被一些媒体批评为“泛滥”,而德国近80%的汽车产量销往国外,则被誉为“汽车强国”。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