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然打败了「周处」?
刚过去的3月,院线电影里最出圈的估计就是《周处除三害》了,影迷们一边惊叹国内院线的尺度放开,一边被那首魔性的邪教歌洗脑,主演阮经天也因此获得一波好评。
只不过在出圈的同时,《周处除三害》陷入了抄袭风波,双方各持己见,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与此同时,另一部台湾电影开始悄悄引起关注,它在去年打败了《周处》,获得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导演奖等四项大奖。
可惜这部电影目前还没有上国内院线的计划,所以决定今天带着大家看看——《老狐狸》。
故事开始于1989年底的台湾,那时经济飞速增长,带动了股市和房市一起火爆。
那是一个“全民皆股”的时代,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赌场,所有人都在炒股热潮中疯狂敛财,几乎随便选任何一只股票,都能保证高回报率。
然而到了1990年初,台湾股市在最高点突然崩盘,一路跌回到三年前的最初位置,这导致众多散户一夜之间看着全部家当灰飞烟灭,一个个家庭因此变得支离破碎。
这个背景设定,与国产老电影《股疯》类似,都是在标志性的时代背景下刻画人物,只不过这部《老狐狸》并没有直接表现股民,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一对普通的父子——爸爸廖泰来和儿子廖界。
由于妈妈过早离世,廖界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虽然在一家酒店做大堂经理,但收入仅勉强支撑房租和其他生活费用。
于是,爸爸逐渐形成了一套省钱的生活方式——衣服能做就不买,这样可以根据廖界的身体发育情况随时修改;
瓦斯不用就关闭阀门,能省一点是一点;
家里的水龙头松开一点慢慢蓄水,这样也能节省水费。
父子俩之所以这么“抠门”,为的是将来能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开个小理发店,完成妈妈生前的愿望。
爸爸根据收入情况,预计三年后才能住上新房子,但有一个好消息,家里的亲戚炒股发了财,可以借钱给他们付首付,提前三年拥有自己的家,就买楼下即将搬走的那户。
这个消息让廖界兴奋不已,爸爸也瞬间变得意气风发,感觉好日子就在眼前。
然而父子俩不知道的是,股市蓬勃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也被炒了起来,房价直接翻了一倍,这让他们目前根本无力承担。
爸爸也没有办法,他不想托人找房东谢老板求情,也没有那个胆识去股市闯荡,只能默默地继续存钱。
就在这时,廖界遇见了一个坐劳斯莱斯的大款,当时他在路边躲雨,大款就把他叫上了车。
这个大款看着不怒自威,不仅知道廖界的姓名和住址,还知道他在学校里经常被三个男生欺负。
后来爸爸告诉他,那个大款就是房东谢老板,外号叫“老狐狸”。
廖界惋惜不已,早知道他就是房东,就直接开口让他便宜点把房子卖给他们。
之后,廖界主动找到了“老狐狸”,打算说服对方。可还没等他开口,“老狐狸”就说起了廖界被欺负的事。
“老狐狸”故作高深,告诉廖界他之所以怕那些孩子,是因为双方体力、身高不平等,想要赢别人,就要利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
他告诉了廖界一个创造不平等的方法——欺负廖界的孩子的妈妈,就在自己的工厂里上班,经常为了贴补家用在仓库偷偷出卖肉体,但她一直不知道仓库里其实有监控。
廖界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只记住了“不平等”三个字。
之后,他多次找到“老狐狸”,逐渐见识了有钱人的生活,豪车、豪宅、佣人……“老狐狸”甚至开跑车载着他,故意在欺负他的男生面前经过,这种解气的爽感让廖界无法自拔。
只不过,每当他开口提出买房子的事情,“老狐狸”总是用些大道理给他打太极拳——
“断绝同情的方法,喝冰开水,闭上眼睛,告诉自己干我屁事。”
“每个人都只能帮助自己。”
“世界不会变,我们只能换位置。”
“你爸爸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是失败的人。”
屡次向“老狐狸”求情失败的廖界,逐渐被一种愤怒裹挟,他忽然明白了“老狐狸”的那些大道理——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就不会变成有钱人。
于是,廖界无师自通地开始利用不平等,他向欺负自己的男生透露了仓库监控的秘密,只不过并没弄懂其中的利害关系;
同时,他也学会了断绝同情,当听说楼下的阿伯在搬家前因炒股失败自杀,房子瞬间贬值时,廖界就顾不上人家还在服丧,劝爸爸赶紧趁火打劫低价买下房子。
只是这番话,立刻招来了爸爸的一个耳光……
可以说,不谙世事的廖界,正在经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的冲击,一边来自爸爸,一边来自“老狐狸”。
爸爸是安贫乐道的,他善良、温和、真诚,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就连废旧的美工刀片,都会细心包起来再扔进垃圾,生怕误伤了清洁工。在他的认知里,即便世道再变,也不能昧了良心。
只是他的真诚,在这个时代容易被利用,爸爸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有心之人套话,变成了所谓的“抓耙子(告密者)”。
而“老狐狸”则是为所欲为的,他贪婪、阴险、极度理性,能把道德抛到一边,不择手段地收割财富,一跃从穷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大款,钱让他有权践踏别人的自尊。
在“老狐狸”的世界,财富是唯一目标,对他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只是在追逐财富过程中,“老狐狸”也失去了儿子这唯一的亲情羁绊,无限风光的背后透着一些凄凉。
爸爸希望廖界能像自己一样,变成善良的好人,“老狐狸”希望跟自己童年经历类似的廖界,吸取他的人生经验,收起同情做有钱人。
他们的一言一行,让廖界在内心不断拉扯。这种纠结,就像廖界对“老狐狸”说的那样——我想跟你一样,但我不是你。
没错,《老狐狸》的主角,其实是年幼的廖界。
他在不知不觉中被卷进了“台湾1990年股灾”,看着大人们因为金钱变成了两个极端,他不过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却被迫要在财富和良心面前做出二选一。
廖界面对的选择,放到现在依旧在发生,仁义礼智信的重量时常被名利压倒性战胜。
总有人在恨人有、笑人无,总有人在坚守底线,他们活在社会的两个极端,处在中间的人不断被拉扯、被诱惑,似乎只能选一边站队。
影片中,最终影响廖界的是爸爸、“老狐狸”之外的第三人——那个在仓库出卖肉体的妈妈。
她痛骂了“老狐狸”的卑鄙和贪婪,并感谢廖界并没有跟她儿子透露仓库里发生的一切。
廖界虽然还是听不太懂,但这份感谢忽然让他释怀——看来善良远比贪婪轻松多了,这哪能叫“失败”呢?他决定与爸爸和解,答应继续攒钱再买房子。
影片结尾,时间来到了当下,一位建筑师和同事们共同跟客户开电话会议,只见他默默地把废旧的刀片包起来扔进垃圾桶,回答问题时先喝一口冰水。
一场会议结束,他不仅轻轻松松地让客户接受了自己的高价方案,还巧妙解决了客户房子遮挡周边学校视线的问题,让大家直呼他“老狐狸”。
是的,成长后的廖界没有变成爸爸,也没学“老狐狸”。他只把他们的长处融进了自己的身体,可以理性地看待这个时代,也能真诚善良地去对待他人。
这样的结局也是所有人最期望的,最终还是良心战胜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