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平等的舞台——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侧记

新华网福州7月31日电(记者黄小希)如果没有看见站在舞台角落挥舞着双臂打节拍的指导老师,你也许很难相信,那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节目是由一群残障人士表演的。这正是31日开幕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这个舞蹈里有童谣的温馨,有上海女人的婉约,还有大都市的时尚与繁华。”群舞《海上风华》的表演者之一浦文沅用手语表达了自己对舞蹈的感知。因为听不见音乐,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只能想像那蕴涵在乐曲声中的上海风情,但她恰到好处的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却让评委与观众得到了不凡的视听享受。

人们常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形容付出的艰辛。对于参加本届艺术汇演的残疾人代表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不知要流下多少汗水与泪水。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教师於沁心说,为了排练一个舞蹈,指导老师必须把每个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节拍,逐个讲解、示范。“最累的时候,我们的演员要从早上9点练习到晚上,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重复着舞蹈动作。”

然而,浦文沅从来没觉这是一种“苦”。在她无声的世界里,舞蹈带来的是自信,是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在舞蹈的举手投足间,7岁开始习舞的浦文沅用自己的方式,“聆听”音乐的美妙。

和浦文沅一样,浙江代表团群舞《钱江潮涌》的表演者们以雄健有力的舞姿,诠释了自己对于音乐、对于舞蹈的理解,赢来现场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因为太投入,比赛结束后,几个表演者还在休息区反复练习着刚才在舞台上没有做好的动作。

“他们非常需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舞台,很珍惜参加全国汇演的机会。”浙江代表团的舞蹈编导郭江锋被残疾人演员刻苦练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为了排练好《钱江潮涌》这支舞,几乎每个演员的脚掌、膝盖都受过伤。郭江锋记得,当初设计舞蹈动作时,他曾担心这些业余的演员们达不到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他们的表现远超我的创意”。

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王晶眼中,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至今,节目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过去的让观众产生同情和怜悯到现在的震撼人心、令人肃然起敬。

“残疾人表演文艺节目,并不是 以残卖残 换得公众的眼泪,而是要用真正的艺术魅力去感动公众,帮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王晶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残疾人文化活动的普及程度得以提高,文化艺术是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窗口,也是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个平台。

由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为期1个月。汇演采用分区参演、现场比赛、综合评选的方式举行,全国分为北京赛区、福建赛区、甘肃赛区和湖南赛区4个赛区。

(原标题:他们需要平等的舞台——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