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景公共艺术计划开跑 3组艺术地景现踪南港
2023台北地景公共艺术计划以「逐岸流」为主题,透过3组地景公共艺术装置、串连15间地方特色的商家以及10场地景导览、人文讲座以及创意工作坊,带领民众从欣赏临时性公共艺术作品开始,进入街区、走读南港、聆听南港的故事;北市文化局长蔡诗萍(后右六)25日与三位艺术家、贵宾、南港旧庄国小学童在地景艺术装置「光核」前合影。(郭吉铨摄)
台北地景公共艺术计划今年以「逐岸流」为主题在南港区策展,规画10场深度导览走读活动与工作坊,也邀请3位艺术家在瓶盖工厂台北制造入口处、新新公园及2站公车候车亭创作3组特殊地景,盼年轻人更认识南港。
台北地景公共艺术计划即起到11月26日,透过艺术策展的方式引导民众循着地景发展的轨迹,重新认识南港区城市面貌,今年邀请15间在地商家与15位插画家共同打造插画创作并在商家展出1个月,另规画10场地景走读、黑乡文学人文讲座和疗愈手作的创意工作坊等多项活动。
今年还邀请3位艺术家步里赫森、吴修铭及耿杰生创作3组地景,包含瓶盖工厂台北制造所入口处的《光核》,金属轮框、LED光影线条交织成轮胎模样,象征时间和生活经验的流动轨迹;在新新公园内设置的《记忆果实》,用声音呈现南港的历史、生活文化;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站和南港行政中心站公车候车亭则有《G2G系列:通道》,透过灯光呈现轮胎移动轨迹,代表南港产业历史和科技生活。
由于灯光是《光核》、《G2G系列:通道》的创作媒材之一,步里赫森、耿杰生都说,民众在白日或晚间欣赏,有不同风采;吴修铭则分享,安装记忆果实期间,不时有居民前来关心,让他有机会听到更多在地故事,实在很有趣,也是珍贵经验。
文化局长蔡诗萍表示,南港过去发展重工业,现今则是三铁共构的交通枢纽,区域发展形貌出现惊人的蜕变,相信在地人感触很深,文化局盼透过文化艺术,以地景公共艺术形式呈现南港区的流变与精神,让年轻人知道在地历史及未来可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