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币超前贬值 牺牲消费者
(图/本报系资料照)
在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下,美国联准会21日宣布升息3码,今年3月以来累计调升了12码,联邦基准利率已升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准。但联准会公布的利率点状图却暗示,今年年底利率还会继续升高,预估明年中的利率将来到4.6%,到2024年才会开始降低。我国央行随后也在22日将利率升息半码,存款准备率升高1码;累计从3月迄今,我国央行也调升了利率2码。
在台美两地利率差距扩大之下,新台币汇率当然走贬,兑换美元价位从去年平均28.02贬破了31.5,今年已贬超过11%。央行预估台币第4季会继续贬到31.92,令人胆战心惊。虽然央行宣称,新台币走贬并非外资外流,而是外资卖股实现获利、汇出资金所致,但看不出这两者有何差异,利差扩大导致资金外流,新台币随之走贬,应无疑义。
然而,台币走贬会产生何种后果呢?首先,短期间当然让台湾产品的国际报价降低,有利于出口。其次,台湾的进口品价格变贵,消费面若能反映,就会减少进口;若无法降低消费,就会提高进口成本、冲击物价。在两者的影响之间,央行甘愿冒着物价可能继续升高的风险,让利差扩大、台币走贬,应是寄望台湾出口可以获得更有力的支撑,即使不「屡创新高」,至少不会显著下降。
然而,央行经常忘了,经济成长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的「目的」则是要让人民过更好的生活,因此,在出口和进口之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都必须保持平衡。
台湾已是高度开发的经济体,「一切为成长」的阶段应该让它过去。刻意压低调升利率的幅度(2码对12码),让新台币继续走贬,是可让经济成长在短期间有较佳表现,但却牺牲消费者的权益,包括进口品变贵、通货膨胀变高、生活和旅游成本变高,结果就是牺牲了大量消费者的生活水准和满意度,成就少数拥有生产资本的资本家,让他们获利更多。这不仅是政策上的不公平,更造成「所得分配」持续恶化,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维持较平衡的利率升降调整之下,还是可透过适当的努力,让经济维持满意的成长,那就是激励国内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在面临「元宇宙」快速发展及高科技飞快进步的此时,引导国内生产占比巨大、但相对落后的服务业投资数位科技,带动服务效能和生产力;准备好在国际间彼此重开国门之下,能以最佳策略吸引大量境外旅客;降低台湾的政治和军事风险,避免资金外流和投资停顿,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抢搭国际汇率重整的机会,操作新台币超前贬值,不是国际竞争和发展的正道。(作者为华梵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