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公东高工展起「后山之翼 持续培育技职人才

▲台东公东高工展起后山之翼。(图/记者杨汉声翻摄)

记者杨汉声/台东报导

今年5月初,台东县私立公东高工走过学校退场危机。这所被誉为「技职国手摇篮」的技职名校,近几年学校与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及台东分署、台湾义筑协会和成大建筑系自然建筑材料研究室合作,在校内的华德楼中庭展起一座结合传统和新式木构工法的木构棚架,本场域除了作为公东师生教学及实作延伸,整座木构造皆使用国产木材与在地工法的施作,是林业保育署推动提高国产材自给率的最好实践。

1957年,来自瑞士天主教白冷会的锡质平神父创立公东高工,配合当时政府发展工业政策,与开发东台湾的需求,公东高工在创校之初所设立的机工、家具木工两大科系,很快就打出名号,成为台湾优质的技职摇篮,创校以来参加国际技能竞赛屡屡斩获奖牌。但随着少子化的冲击下,公东高工一度面临退场危机,校方为此积极奔走、也开始与各界合作,彰显学校数十年来的教学特色与各界合作发展性,也开启「后山之翼」构筑的契机。

由于公东高工在木工、室内设计等科系,长期与推广部落社区共同参与设计与建造的「台湾义筑协会」合作,产出卑南国小少棒牛棚、巴兰遗址「望曦」等作品。此次作品经由校方及台湾义筑协会选定校内的华德楼中庭作为基地,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的指导,以及成大建筑系徐宇亮教授团队的加入下,带领公东高工以及成大的学生,以国产材和新式木构技术,一起打造出「后山之翼」;而此命名源自马兰阿美族语的「sapikpik」,为「翅膀」之意,既回应作品造型,也呈现木构造的轻盈姿态。

「后山之翼」可作为校方在操作大型实作时的实习场域,也可作为当代复合木构造系统的木工大型教具展示,设计上可重复拆装的构想,提供师生于本场域中累积工程木材与新式木构实务练习的操作经验,同时在每一年的木构造护木保养中,学习新式木构造的维护保养方法,让国家在冲刺国产材提高自给率的同时,也可以一并提升新式木构、大木作的人才培力,持续为台湾培育技职人才。

「后山之翼」是一项融合教育与实务的建筑计划,由成大建筑系与公东高工的学生共同参与,在实作过程中展现了校园教学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主要带领学生进行施作的成大建筑系徐宇亮教授指出,这次的参与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将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宝贵机会。无论是尚未成为建筑师的建筑系学生,或是技职背景的公东高工学生,透过参与后山之翼的组立过程,不仅能更深入了解自然材料的特性,更能熟悉木材在结构使用中的关键步骤,这些都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林业保育署台东分署分署长吴昌祐也提到,国产材因其高度适应台湾气候的特性,不仅优质耐用,还能有效提振山村经济,促进林地永续利用。同时,选用国产材可大幅减少进口木材跨海长途运输所带来的碳足迹,是符合环境永续的最佳选择。他鼓励消费者支持国产木竹材制品,让本地资源更广泛地被应用。

义筑协会则进一步强调,本次选用国产材作为原料,并结合在地学生的参与,不仅展现了技职教育培育专业人才的价值,也成功在校园场域中落实了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为国家净零转型提供了良好示范。透过公私协力的合作,这次计划不仅促进了教育与国产材的结合,更以实际行动为台湾的永续发展做出了具体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