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合作推台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 2028完成可用於環評

农业部生多所、中华民国野鸟学会与美国康乃尔大学鸟类研究室携手合作,今年起推动台湾首次鸟类地图计划,不仅能掌握鸟类族群数量,也能应用于环评、生态评估。图/生多所提供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中华民国野鸟学会与美国康乃尔大学鸟类研究室携手合作,今年起推动台湾首次鸟类地图计划(Taiwan Bird Atlas),透过望远镜及录音机记录台湾丰富鸟类生态地图,预计2028年前完成绘制台湾各类鸟类分布、繁殖区与相对数量地图,不仅能掌握鸟类族群数量,也能应用于环评、生态评估。

生多所经营组长林瑞兴表示,过去多与中华鸟会及相关组织推动大范围鸟类族群趋势的监测计划,这是我国首度有目的及规画,以全国为调查范围展开的鸟类地图计划;此鸟类地图计划已在全球93个国家推动、超过600个计划、累计至少38万人参与,但东亚国家仅日、韩,我国则是今年起投入此计划。

生多所表示,台湾鸟类地图计划是以5kmx5km网格为基础,每个网格在5年内至少达20小时观察时数,且需探访主要栖地类型,与一般赏鸟不同的是,需更进一步观察并记下鸟类繁殖行为,如出现配对活动、筑巢或携带食物育雏等。

林瑞兴说明,台湾的鸟类地图计划以5年为一期,需要再一定时间范围内,以实际观察资料呈现特定地区鸟类分布、数量及繁殖情况,对于纪录及保育生物多样性来说极为重要;此计划将投入3000万经费、每年出动至少3000名鸟类公民科学家志工,未来每15年重新调查一次。

林瑞兴指出,此计划是我国主动向康乃尔大学联系表达建置意愿,我国训练许多公民科学家,透过2015年生多所与中华鸟会、康乃尔大学鸟类研究室推动的eBirdTaiwan即时线上赏鸟纪录资料库上传观测的鸟类资料,每年都有约2000、3000人上传资料,目前已成为台湾最大生物多样性开放资料来源。

为推动台湾鸟类地图计划,生多所去年更与中华鸟会共同办理前活动并规画设计,让台湾eBird使用者能更熟悉使用方法;另外,生多所也开发可「听声辨种」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以eBird为基础,整合多元的鸟类资料,开始推动台湾首次鸟类地图计划。

林瑞兴表示,待台湾鸟类地图计划完成后,可透过资料掌握鸟类族群及分布等情况,也能将数据应用在环评及生态评估上,长期下来也可了解气候变迁影响及保育空间规画。

农业部生多所、中华民国野鸟学会与美国康乃尔大学鸟类研究室携手合作,今年起推动台湾首次鸟类地图计划,不仅能掌握鸟类族群数量,也能应用于环评、生态评估。图/生多所提供

农业部生多所、中华民国野鸟学会与美国康乃尔大学鸟类研究室携手合作,今年起推动台湾首次鸟类地图计划,不仅能掌握鸟类族群数量,也能应用于环评、生态评估。图/生多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