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国宅种子文创品 意外热销

台南市南区国宅社区总干事李金雀(中)与志工吴秀芳(左)及其他娘子军,打理被誉为民间「种子博物馆」的种子学堂。(曹婷婷摄)

台南市南区国宅社区5年来收集逾500种、不计其数的种子,悉心布置并陈列,被誉为是「民间种子博物馆」;今年种子工作坊的志工更尝试制作种子项链、胸针等文创小物,为种子加值,参与台湾设计展321巷艺术聚落展售,初试啼声就一炮而红。

本身是绿手指的国宅社区总干事李金雀,是「孵」出种子博物馆的灵魂人物。她说,当初是捡种子教社区长辈种植物,随种子数量愈来愈多,丢掉很可惜,进而争取把社区活动中心会议室作为种子学堂。

她说,种子学堂又被称为民间「种子博物馆」,每年吸引全台逾2000人次造访。李金雀说,2020年进一步成立种子工作坊,连同她共9名娘子军平均60岁,从捡种子、洗种子、晒种子、种盆栽,善用种子素材创作装置艺术。

今年更透过文化局补助计划,获艺术家曾琬婷指导,志工们把种子变成项链、胸针、吊饰、名片夹等文创品,此次配合台湾设计展于321巷艺术聚落展示并摆摊,业绩超乎预期,更透过志工叙述种子的故事,掳获年轻人目光。

志工吴秀芳说,沉浸在种子世界乐趣无穷,也期盼把这份喜悦与更多人分享。

最难得的是,志工付出时间创作、展售的所得,均挹注于社区爱心救助经费,李金雀说,以往种子创作产品零星,今年首度帮种子作品「加值」变文创品,收益可望创新高,希望借由种子传递更多助人美意。

种子来源遍及各地,台湾原生种蔚为特色,志工更打造1棵台湾原生种子树。李金雀说,「我们很幸运,得以收集、保存这么多种子,希望能为这块土地做点什么!」未来希望建立台湾原生植物种子水晶生态标本,尤其着重台江内海及西南沿岸的滨海植物,盼打造重要生态文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