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新浪潮40周年 纽约经典重现

台湾电影新浪潮40周年,纽约电影论坛戏院11日起将放映17部台湾新电影经典名作,包含杨德昌执导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图为剧照。(图/ 中央社)

1980年代台湾影坛掀起新浪潮,影响深远。为庆祝40周年,纽约电影论坛戏院本周起将放映「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等17部经典名作,包含海外难得一见的作品。

1970年创立的电影论坛戏院(Film Forum)与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携手,以「新浪潮:1980年代台湾电影再发现」(New Waves: Rediscovering Taiwanese Cinema of the 1980s)为主题,让纽约客体验替台湾影史留下传奇的台湾新电影。

电影论坛戏院官网写道,1980年代,台湾才华洋溢的导演先后崛起,迅速让台湾电影改头换面,堪称20世纪晚期世界影坛奇迹之一。这些「台湾新电影」杰出导演获得国际影坛高度肯定,但他们的作品却鲜少有机会在台湾以外放映。

从11日至24日,位于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电影论坛戏院将陆续放映台湾新电影鼻祖「光阴的故事」、当年轰动一时的「儿子的大玩偶」等经典名作。

四段式集锦电影「光阴的故事」摆脱武侠、爱情与喜剧等类型化电影创作风格,采取自然写实的拍摄方式,开创新的电影形式及电影语言,幕后创作者后来都成为新电影重要成员。

「儿子的大玩偶」由作家黄春明小说改编而成,上映时台湾仍在戒严时期。其中短片「苹果的滋味」因电影内容多涉及台湾底层人民贫穷生活,一度险遭删除,所幸最终影片得以完整呈现,也为新电影奠定往后的主题与方向。

电影论坛戏院还将放映杨德昌执导的「青梅竹马」、「海滩的一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恐怖分子」;张毅执导的「我这样过了一生」;侯孝贤执导的「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陈坤厚执导的「小毕的故事」、「最想念的季节」;王童执导的「稻草人」、「假如我是真的」;白景瑞执导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影展同时选映李安首部剧情长片「推手」、蔡明亮长片处女作「青少年哪吒」,呈现台湾电影新浪潮对1990年代电影工作者的影响。

主策展人、哈佛大学电影资料馆馆长葛斯特(Haden Guest)说,1980年代的台湾是叙事电影典范转移的核心,引领扩张电影的发展方向,以创造性的方式处理时间与情感。这些作品挑战当时的电影类型制作手法,为台湾电影带来新颖尖锐的政治表现,冲击深刻,回响持续至今。

纽文中心透过新闻稿表示,今年适逢台湾新电影40周年,这次影展呈现1980年代台湾影史最辉煌的一页,呼应国家电影中心正在举办的「再新电影出发的时候:台湾新电影四十年回顾」,在台湾与纽约同时看到20世纪台湾新电影对当代的影响力。(编辑:郭中翰)1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