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颗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运行 6月起回传资料助预测

气象署长程家平(左)与国家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右)签署合作备忘录。(陈祐诚摄)

台湾首颗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Triton)去年10月发射后运行顺利,今年6月将和福卫7号携手,提供更多的海气象观测数据。交通部中央气象署与国家太空中心(TASA)今签署合作备忘录,将监测资料和专业技术,应用于太空天气和海气象测报作业,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气象署长程家平表示,自福卫3号计划筹备阶段就与国家太空中心有密切的合作,2005年气象署即成立台湾资料分析中心(TACC)处理福卫星系计划的掩星(RO)观测资料,提供推导出的大气温度及湿度垂直分布产品给国内外作业及研究单位。

由过去数值模拟的比对分析显示福卫7号的资料,能提升气象预报准确度6%至10%,并增进台风路径预报能力,平均能减少72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约5%。

TASA主任吴宗信表示,台湾第一颗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所使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讯号接收仪(GNSS-R)与福卫3号、7号所运用的大气折射科学原理不同,且可互补,「猎风者」是搜集经海面反射的导航卫星讯号,再反演出海面风速。由于海面上的气象观测资料稀少,因此这些难得的资料有助于提升海洋上的监测能力,进而增进海象预报精度与剧烈天气的掌握。

吴宗信指出,后续的太空任务将与气象署合作,包括国家发射场规划和作业所需的气象资料,也有赖于气象署的专业,减轻运载火箭与科研火箭发射过程受到天气状态的影响。

TASA卫星操控组组长陈坤林说,目前福卫7号每天产制近5500笔大气资料和4000笔电离层资料,而自福卫3号时期迄今,气象署已协助太空中心处理近3000万笔观测资料。

陈坤林说明,福卫3号到福卫7号提供稳定且大量的电离层观测资料,促使TASA和气象署合作开发我国太空天气测报作业的能力,结合卫星及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太空天气资讯整合与发布,开展太空环境的预报服务,提供在轨卫星、航机和卫星导航等所需的电离层太空天气预报资讯。他说,去年SpaceX公司就因为忽略太空气象资讯的警告,导致40多颗低轨卫星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