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外科医学会联合学术演讲 瞄准智慧医疗、精准医学

庄垂庆教授(中)获赠「最佳研究论文奖」,由成大医院院长李经维(左)、马偕董光义医师(右)共同颁发。(外科医学会提供/袁庭尧高传真)

奇美医院田宇峰副院长(左)代表致赠感谢奖牌予陈肇隆院长(右)。(外科医学会提供/袁庭尧高传真)

112年台湾外科医学会联合学术演讲会18、19日在高雄医学大学暨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举行,教授庄垂庆获赠「最佳研究论文奖」,助理教授蔡政宇获赠「青年外科医师研究奖」的,2人均发表重要论文。高雄长庚名誉院长陈肇隆分享换肝患者治疗经验,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则畅谈AI智慧医疗在台湾的发展趋势。

庄垂庆是台湾臂丛神经、颜面神经的重建大师,也是全世界手术功能性游离肌肉瓣移植最多案例的医师,自1989年开始跟着恩师Dr. Julia K Terzis投入实验,至今33年,主持过35个研究计划,其中有33个皆为动物实验,研究灵感几乎都来自于患者的启发。

「学习自病人,证明于实验」庄垂庆教授认为,研究实验有三个好处,一是证明某个假说是否为真;二是验证自己的想法;三是探索一个新的领域。他鼓励大家,不论是为了科学研究、发表论文、职位升迁,或和他一样纯粹乐于发现科学的真相,只要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就能发现研究的好点子。

长年投入多行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研究的蔡政宇以「整合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为题发表演讲,希望能提供新的GBM治疗策略。他说,2015年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要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治疗,透过大数据的整合、解析,才能有更宏观的想法和更适切的治疗。

他并例举三种研究方式:一是「老药新用」,研究365基因、79个药物,选定最适切的药物,即便选出后,更重要的是的研究验证药物的效用;二是「新药新用」,和药厂进行人体试验的研究;三是「药物抗性和基因生物标靶的发现」,针对选定的基因生物标靶,每天持续做放射性注射的研究。

「亚洲换肝之父」陈肇隆1984年缔造亚洲首例肝脏移植纪录,也使得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脑死器官移植立法的国家,累积2300多例换肝手术,更曾创下5年存活率高达93%的世界第一纪录。多年来他传承训练超过390位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拯救肝癌的患者无数,并于2019年获得国际肝脏移植医学会赠与「终身成就奖」。

陈肇隆强调,医疗是救人的学问,不应该有藏私的观念。台湾过去到美国、欧洲、日本学习,今天也应该用医疗与世界搭起桥梁,回馈国际社会。

AI在健康医疗运用市场上逐年成长,根据调研机构预测,2021年市场规模69亿美金,至2027年将成长到670亿美金左右,足足成长近10倍。

洪子仁以「后疫情时代AI智慧医疗发展」为题,畅谈AI智慧医疗在台湾发展的现况及未来,非常切合趋势的需求。他表示,近年智慧医疗大幅成长的原因,包含医疗数据量持续增加、医疗人力严重短缺,及新冠肺炎加速在基因学、疫苗、药物研究及影像辨识的投入等,但最重要的是电脑运算能力提升与硬体成本下降,才能大幅提高「智慧」程度及下降建置成本。

洪子仁也以新光医院为例说,2017年启动全院专案升级,4年烧掉8亿元,想要一次上线,全部切换成新的系统建置,90几个介接系统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升级了新系统后,组织改造更重要,至于台湾医疗要全面智慧化,则绝对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