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受访者供图

当前,深空探测是科技竞争热点之一,我们离星辰大海的征途还有多远?9月8日,“中欧话未来”系列活动第二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以“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欧阳自远认为,未来月球探测是起点,火星探测是重点,小行星探测是热点,行星际穿越探测是亮点。

月球探测是起点 火星探测是重点

欧阳自远表示,太阳是银河系2000亿个恒星之一,以人类现今的科技能力,只能探测太阳系,而月球探测是进入太阳系星辰大海的一个起点。关于月球开发利用的前景,欧阳自远认为,月球的开发利用前景将支撑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在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健康、幸福的进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是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的转运站。

提到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欧阳自远院士表示,到2030年前,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建设月球科学研究平台,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开发利用月球资源。预计到2036年至2045年间,有望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月球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未来,我们理应做得比别人好,力争取得有重大科学意义、前所未有的成果。”欧阳自远说。

在谈到如何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时,欧阳自远指出,由于地球受到多种内部与外在原因的潜在威胁,未来,人类有望将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蓝色星球。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努力,火星完全能被改造成生机盎然的“小地球”,再现“青山绿水”,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在他看来,地球外围目前已经发现2万多颗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分成四类运行轨道,有两类近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跟地球的运行轨道有可能相交,这表明它们有可能撞上地球,并对人类产生极大威胁。在火星与木星运行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分布有大量的小行星,恐龙等物种的灭绝事件已经被证明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因此针对小行星的探测,将来可以为地球规避灾难,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利益而行善举。

最后,关于行星际的穿越探测,欧阳自远表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探测属于类地行星范畴,而更远的行星际探测,包括四个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将是未来的探测亮点,深空探测也将是科技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要和平开发利用月球 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此外,欧阳自远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围绕“中国的深空探测路径和未来”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汪泓提出了“2030年载人登月这一时间点是紧张还是会提前,技术上还碰到什么挑战?”“接下来中国在对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探索方面还有哪些重大挑战?”等问题。

对此,欧阳自远表示,“1969年—1972年,美国成功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12名航天员登陆月球表面。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有了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已经多次组织中国的载人登月实施方案论证。紧密结合这几十年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做得深入一点,争取做得好一点。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别的,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这可以比较的,所以我们要争取做得更好。当然凡是人家有好的,我们也要学习。”

欧阳自远认为,对银河系的探索“不敢说,因为我们太阳系的半径为15万亿-30万亿千米,探测器以第三宇宙速度飞行(每秒16.7千米),大约要数万年才能飞出太阳系的边际,进入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统治范围”。英国的霍金教授曾经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地球上发射一个巨大的激光帆,携带一个1克重的智能芯片,地球上的激光发射器不断加快激光帆的速度,使激光帆的速度达到每秒6万千米,大约20-30年后抵达比邻星的控制范围。

人类当今的航天技术需要几万年的时间才能冲出太阳系的边际,当前只能逐步探测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他表示,“美国明年后还要把火星样本带回来,他们已经采好了,放在火星上面,下一次火星探测器取回样品并带回地球。他们比我们走得快,我们一步一步追赶,他们现在已经建立了月球空间站,成为载人登月和探测太阳系的转运站。我们已经提出要开发利用月球的太阳能,成为地球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月球特殊的资源和利用月球特殊环境生产特殊材料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绝对不会去建立月球军事基地,这有违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和平开发利用空间,并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徐超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