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64期)丨COP29闭幕,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资金目标;21独家专访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朱润秋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COP29闭幕,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资金目标

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延期30多个小时后闭幕。经过长达两周的艰苦谈判,大会就落实《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通过20余项决定,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特别是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同时完成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并就减缓工作计划、全球适应目标等作出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紧张磋商后,COP29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包括设定新的气候资金目标、完善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等,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资金支持框架。

2、21独家专访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气候谈判首日,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对全球碳市场达成充满信心,还呼吁青年人多关注应对气候变化。他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气候谈判,并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享了多年以来的经历。

赵英民表示,《巴黎协定》生效近十年以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由未来的理念和个别的行动,已经发展到今天的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公约》和《巴黎协定》所明确的应对气候变化道路是正确的。比如,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球的40%,对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贡献不容小觑。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通过实践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应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与努力。

3、英国金融局原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气候融资与工业脱碳成关键

COP29期间,GF60专家委员、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金融局原主席阿代尔·特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他表示,中国的技术领导力与排放挑战并存,中英欧合作将决定绿色转型的成败。要将升温完全限制在1.5摄氏度内已极为困难,但我们必须尽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最低水平。中国是全球绿色技术的领导者,但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脱碳进程需要加速。碳定价和国际合作对推动工业脱碳和实现全球公平转型至关重要。

阿代尔·特纳认为,新集体量化目标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区分所需的不同类别的融资类型,但这并不是一个能够用单一数字概括的问题,要制定合理的气候融资方案,必须对各类资金需求进行细致拆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阿代尔·特纳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在减排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他认为,碳定价和国际合作的加强,将为实现全球公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4、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培训班于北京举办

11月18至19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主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承办的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培训班围绕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对加强国际合作、高质量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开展交流,旨在引导媒体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宣传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社会各界继续阐释好、宣传好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故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培训班在京举办,此次培训为媒体与企业提供了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如何以更生动、更有力的方式,讲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贡献。

5、COP迎来首个气候影视作品评优盛典

11月19日下午,《气候影视公益传播》边会暨《绿见未来》气候影视作品评优盛典在阿塞拜疆库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行,这是首例在COP场馆举办的气候主题影视作品评优颁奖活动,6部气候影视作品从来自95个国家地区的862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金、银和铜奖。

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娱乐与文化气候行动联盟携手活动主办方共同启动2025年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征集并宣读《全球青年气候短视频大赛发布声明》,二十多家国内外领先机构联合发布《ESG影视传媒倡议》,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联合出品的《顺流而上》作为前沿探索优秀作品同期发布。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00吨CERs用于抵销相关碳排放。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气候影视行动从“讲好气候故事”向促进代际传承和“解决气候问题”拓展深化,凝聚推动气候影视发展国际共识,叙写民间行动推动气候国际合作新篇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过影视作品评优、启动大赛、发布倡议等活动,可以凝聚国际共识,推动民间行动。

1、南宁市发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

近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煤炭替代,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规划》明确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发展蓝图,彰显了南宁市绿色转型的决心。

2、深圳征集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

11月20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征集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本次征集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涵盖大气环境治理、污水治理、固废综合治理、建筑、能源、交通、生态建设、农业等多领域。标杆项目需具备较大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或者较好的协同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强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减污降碳的实际成果,为其他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模式。通过实践探索,这些项目将推动相关领域的绿色转型,具有现实意义。

1、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赵永占:电力行业正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电力市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安全保供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电力市场正逐渐发生改变,基本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化电量逐步提升、绿电增长迅速,市场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也日益丰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探访了日立能源厦门生产基地,该工厂高压开关设备通过使用环保替代气体来取代六氟化硫,显著降低了产品可能产生的碳排放。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赵永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如今电力行业的正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的涌现,企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面对新能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需不断创新,提升生产质量与生产效能,以技术驱动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薇:碳减排效益是电池回收行业关注重点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涉及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和标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研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废旧电池的规范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1月18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过去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环保、电池回收等领域的了解较少。参与COP29能够让国际社会了解到中国企业技术已达到前沿水平,并且了解到中国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电池企业,格林美公司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有效传达了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创新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