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远景”力量 | 最前线

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作为必要的考核指标,碳足迹俨然已成为产品出海的绿色通行证。建设我国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提高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势在必行。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了“任务书”和“施工图”,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程也在加速。

近日,在以“绿色发展 零碳创造”为主题的2024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上,由远景科技集团发起、多方参与的中国首个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以下简称 “网络”)正式发布。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了从0到1的突破。

据悉,该网络是中国首个基于 international life cycle data system(ILCD)标准建设、集中展示碳足迹及环境影响数据的网络平台。其发布是对上述6月份15部委发布方案的快速响应,也是对推动碳足迹国际互认先试先行,助力中国产品碳足迹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的重要尝试,将为中国产品出海提供重要支撑。

先试先行,推动碳足迹因子库建设

“我们发布的这一网络平台是目前国内首个,可以把多方数据集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免费碳足迹数据的平台,希望通过先行先试推动我国产品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 谈及远景在该数据网络建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这样解释道。

据邱林介绍,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是包含多国别数据,集中展示和管理的网络。数据网络中除了远景自主开发的碳足迹数据,还得到了国内多个权威机构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天工数据库、易碳积木数据库。

同时,该数据库还整合了国际上符合 ILCD 标准的数据,包括 EFRP、Ecoinvent、Blonk、Ecosystem等7个国际数据库,涵盖了新能源、食品、农业、电子产品等多个产品类别。数据网络有助于数据库的访问者了解国际碳足迹数据,实现数据对比分析、行业研究等工作。

当前,全球主流产品碳足数据库由欧美国家主导。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该领域的历史积累。目前国际上如Ecoinvent、GaBi等权威数据库由于发展较早,企业大量使用,慢慢地变成了欧盟体系下被认可的权威数据库。但中国企业在计算产品碳足迹过程中,很难找到准确的数据作为依据。Ecoinvent 数据库中关于中国的数据严重不足和滞后。

不过6月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已经打响了发令枪,我国碳足迹数据库建设速度正在加快。“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统筹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建设核算平台、认证体系,并推动企业收集碳足迹数据。”

掌握碳足迹话语权,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做好产品碳足迹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举例来说,欧洲某权威数据库中的中国区电力上游碳排放因子比我国实际水平高出30%以上。显然,如果采用该数据测算产品,会大大降低我国出口到欧洲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邱林告诉36氪,中国企业测算的产品碳足迹往往受到欧洲进口国的挑战,主要由于数据库的缺失。在此背景下,建设打通欧洲认可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这也是远景牵头建设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的初衷。邱林告诉36氪,一方面我国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都需要精细化的碳管理。

另一方面,应对国际贸易中面临的碳壁垒挑战,我们也需要中国自己的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才能掌握话语权,避免遭受不公正的规则待遇。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离不开像远景科技集团一样的民间“建设者”和贡献者。国家政策鼓励有能力的行业协会、企业或科研机构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和背景数据库,当然,要增强数据库和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可复用性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表示,远景正在与国家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多个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机构合作,打造面向不同行业的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精细化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工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次远景发布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但将助力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