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北市动物园打开室内门通道 让动物自行选择休息空间
现代动物园除了努力让动物有更大、更多元的活动空间供其自由选择外,行为丰富化玩具。(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游念育台北传真)
常常造访台北市立动物园的民众,或许都对儿童动物区长鼻浣熊们的专属「空中走廊」不陌生,从长鼻浣熊的室内活动场,借由空中走廊可一路连接到户外的开放式树屋。平时大家可以看到长鼻浣熊在户外树屋上晒太阳,抑或在游客头顶上的空中走廊趴着睡觉,这其实是动物园近年来为了提升动物福祉的其中一项努力;让动物可以自行选择躲藏及休息的空间。
长鼻浣熊和大家最熟悉的「会把食物拿到水里搓揉」的北美浣熊可不一样,同是浣熊家族的成员,长鼻浣熊是日行性的杂食动物,他们不像北美浣熊会用前掌去感知食物,反而是有着长而上翘的鼻子可以深入落叶堆里嗅闻,还有长又有力的爪子可以攀爬树木及翻找食物。
动物园表示,随着动物园内长鼻浣熊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让长鼻浣熊们有更多活动空间,甚至能够攀爬树木,以展现出牠们的自然行为,早在2015年2月,动物园就已完成长鼻浣熊的空中走廊及户外树屋了。
园方指出,长鼻浣熊的居住环境,从原本一成不变的室内活动场,一下增加了更多的空间选项,透过保育员的食物引导,长鼻浣熊也可以很自在地在游客观看下,漫步在空中走廊中,现在大家在长鼻浣熊的活动空间可以看到4公1母,共5只长鼻浣熊。
保育员说,最年轻、胆子大的公长鼻浣熊常常在树屋上攀爬探索,另外几只则常常在空中走廊上睡觉休息,这个照养环境更新计划,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提供了不同的栖所给动物选择:室内有空调的环境/空中走廊有安全感的区域/三棵大树连结的自由栖木。
园方表示,如何提升照养野生动物的动物福祉,是现代动物园的必修课题,除了努力让动物有更大、更多元的活动空间供其自由选择外,行为丰富化玩具的制作也成为保育员的日常功课;一直以来在长鼻浣熊的活动场内,可以看到轮胎吊床、木制吊桥等,其实都出自于保育员灵巧的手。
保育员表示,最近又新增几个行丰玩具,像是2颗在活动场地上的「肉食球」,就让长鼻浣熊们必须得动动脑筋,转啊转才能让里头的干粮掉出来,增加动物的采食动作与时间,有事情做才不无聊,长鼻浣熊们玩得开心也吃得津津有味。
动物园说,最近天气渐渐要转凉,为了让动物可以自己选择避寒之处,许多动物户外活动场通往室内的门会打开,让动物自由选择是否回到较温暖的室内休息,如果参观动物园时看到有些动物没有出现,就请大家尊重动物们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