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物竞天择」真实上演!动物园大餐来自吃「龙虱」?

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今屹立不摇!大自然的演化、物种生存都有一定法则!这个例子动物园里也看得到!从食物中可见端倪

台北市立动物园于2011年首次在园区内发现外来种斑腿树蛙,2012年起号召同仁与志工成立「却斑大队」,每年定期在园区进行外来种斑腿树蛙的族群控制行动,并将捕获的斑腿树蛙充分利用成蛙可以提供给猫头鹰猛禽增加食材多样性,蛙卵、蝌蚪和小幼蛙则是昆虫馆内食性水栖昆虫红娘华、龙虱水虿等动物的大餐

每年到了斑腿树蛙的繁殖期(春夏两季),交配后的雌蛙会在静水域上方产下卵泡,移除斑腿树蛙卵泡正是「却斑大队」的重点工作之一,取下来的卵泡便交由昆虫馆进行孵化,待卵孵化变成蝌蚪之后,就可以将蝌蚪喂食给肉食性的水栖昆虫享用。在动物园里圈养的这群水生食者当中,「龙虱」各阶段的生活史,竟也意外地和外来种斑腿树蛙交织出许多有趣的现象。

虱科英文名称(Dytiscidae)源自于希腊语的(dytikos),即「可潜水」的意思,为掠食性的水栖昆虫,成虫可于陆地上活动及飞行。成虫和幼虫外形大相迳庭、均以肉食性为主,对于食物的取得方式却各有不同的喜好,据负责照养龙虱的保育员观察,成虫属于机会主义者,会采食鱼虾贝类尸体,因此又有「水中清道夫」的称号;幼虫则偏爱「现捞」的口感,只捕捉活蹦乱跳的生物,一动也不动的尸体,牠可是不屑一顾的。

龙虱的幼虫有一对大螫,当猎物靠近时会悄悄地张开呈现备战状态,然后发动突击夹住猎物,并将螫部尖端刺进猎物体内,此时大螫的功能就如同针筒一般,可以将具有麻醉及溶解肌肉成份液体注入猎物体内,让猎物昏厥,因此即使碰到个头比自己要大上许多的蝌蚪,只要掌握螫札入时机,就能够轻松地「手」到擒来。

照养龙虱的成虫时,保育员会提供死亡的朱文锦及活的斑腿树蛙蝌蚪供其选择,但成虫喜欢不花力气现成的食物,所以总是优先采食朱文锦,除非食物短缺,否则很难请得动牠们亲自出马捕捉猎物,使得放养在水缸中的蝌蚪,竟扮演起帮忙吃掉剩余食物的角色,帮忙维持水质的干净,蝌蚪还因此愈长愈大,有时还会变态成幼蛙呢!保育员只好将幼蛙冷冻后,再喂食给龙虱的成虫享用!

早期我们赖以为生的农田水域经常可看到水栖昆虫出没,但随着人口增加,造成栖地破坏及污染等因素,野外的水栖昆虫族群正在快速的消失中,需要人类帮忙,积极的复育

动物园自11月10日起每周五上午11:00-11:15,于昆虫馆2楼小温室登场的动物保母讲古(Keeper’s Talk),主题特别选定「水生昆虫篇」,将由保育员和大家讲述水栖昆虫小常识及有趣的故事,欢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