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艺术中心将打造演艺集聚区

2019年、2023年票房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票房亿元剧院;2024年,截至5月15日,票房就已经突破亿元,创造开业九年来票房破亿的最快纪录……如今那个曾经被形容为“洋得冒尖儿,土得掉渣儿”的天桥已经变身为天桥艺术中心,通过打造演艺新空间、推出“破圈”精品剧目,“光速”跻身票房亿元剧院。

老北京时期的天桥,有着从高雅到民间的各式各样的文化,五行八作、什样杂耍汇聚于此,也构成了天桥独特的文化基因。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首次推出15家演艺空间培育项目,天桥艺术中心所打造的“新空间剧场”入选,获得市级层面对演艺空间的培育支持。同时,在西城区“文化产业十条”的助力下,天桥艺术中心正努力打造一个集文化、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一股新力量。

非标准剧场空间

转换为专业演出场地

走进天桥艺术中心,12米高古戏楼的典雅之美与现代专业剧场的流光溢彩交相辉映,不同空间被分隔成不同的剧场,上映着不同的剧目。而在剧场的三层,原本的闲置空间被巧妙糅合成“新空间剧场”,而这正是天桥艺术中心所打造的演艺新空间项目。

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杨树聪介绍,早在2016年,演艺新空间的概念还未进入大众视野,天桥艺术中心便开始尝试通过在公共空间布置展览来提升场地的商业价值,实现了对空间功能的扩展延伸。到了2023年,《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发布,提出“培育多场景多业态演艺新空间”,并启动演艺新空间认定试点工作。“西城区授牌了首批8家演艺新空间,天桥艺术中心成为其中之一,这让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获得高曝光。”杨树聪表示,演艺新空间正是从2023年起转向以“舞台表演艺术”为核心驱动,“像《猫神在故宫》的成功演出为‘新空间剧场’的落成奠定基础;今年,《男巫客厅》演出再次打破镜框式舞台表演形式,重新定义观者与表演者之间的关系,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但“新空间剧场”在建设时面临着空间限制等难题。“起初,天桥艺术中心三楼是一个极其不规则的物理空间,常用作展览空间。要把非标准剧场的公共空间,打造为专业的演出场地,我们在策划阶段就确定了‘量身定制’这个思路,也就是将故事装进空间里,将它变‘非’为宝。”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经营中心总监姜琼表示,“新空间剧场”设计时避免使用过多与空间不协调的大型灯光,突破常规的镜框式舞台,通过环境式和氛围式的布景来聚集人群,打破与观众的“第四面墙”。同时,通过设计预演区、主演区和出口商店,将舞台之外的区域转化为剧目故事中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公共空间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克服空间的限制,还能为观众带来更为独特和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打造新剧目

带来破亿票房

谈到新空间剧场的新,最为重要的是对文化价值的新挖掘。如今,《猫神在故宫》已经成为天桥艺术中心的“当家剧目”。《猫神在故宫》是由冯俐同名原著改编的京味特色北京故事,讲述了一只生活在故宫里的猫的前世今生。“除了展示生动的故事情节,我们更想向观众传达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杨树聪介绍,《猫神在故宫》项目所汲取的内涵源头有很多,“包括天桥文化、民俗文化、中轴文化、京味文化、故宫文化,甚至更小众的‘御猫文化’都在其中有所体现。”

同时,围绕剧目,《猫神在故宫》还有着新运营模式的实验。如项目建立之初,就着力于搭建互动、观演、购物、饮食、社交五位一体的新消费模式场景。在运营方式和营销策略上,项目专设“猫主子”演出专场、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公益专场等多种主题专场,另设有“喵的特饮”主题饮品限时售卖,以及数十款文创商品、主题艺术装置打卡、多种线下艺术活动等多元搭配。“这也拓展了很多新的观众,15%的观众并非来自剧场的常客,而是以游客、爱猫人士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等。”姜琼说。

姜琼还提到,西城区推出的“文化产业十条”,也让《猫神在故宫》有了精品打磨的机会。“‘文化产业十条’是西城区‘十四五’期间出台的首个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将重点支持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文化主体。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并通过初审、复审,最终进入专家评审及现场答辩阶段。如成功入选,将提供更多支持,为《猫神在故宫》作为精品剧目代表北京、走出北京提供更好机会。”

而今年,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迎来了第二部沉浸式互动项目——魔术脱口秀《男巫客厅》。“这是一部从‘老天桥’古彩戏法的现代诠释角度推出的新作品,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这也是每个演出行业从业者所期待的事。”姜琼说。

实际上,自2015年开业至今,天桥艺术中心共计上演了1400部剧目,演出场次达5588场。自2020年以来,剧院开始剧目出品、演出制作的经营探索,2022年联合出品话剧《万水朝东》。2023—2024年,先后出品制作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魔术脱口秀《男巫客厅》、舞蹈诗剧《九歌》、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等剧目。其中舞蹈诗剧《九歌》取材于楚辞《九歌》中的若干诗篇,该剧于今年5月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首演5场,场场售罄,累计票房315万元。在完成北京、天津演出后,还将作为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闭幕演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受邀剧目赴深圳、上海等地继续进行巡演。

剧目好不好,票房说了算。2019年的8月8日,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票房首次破亿;第二次破亿时间为2023年7月23日;而今年,5月15日零时,天桥艺术中心2024年演出总票房达1.017亿元。“这是天桥艺术中心自开业以来票房破亿速度最快的一年,比2023年提前了两个月,比2019年提前了近三个月。”

引入新配套设施

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天桥艺术中心的“新空间剧场”正在尝试融入更多样化的剧目类型,包括音乐剧、戏剧、传统曲艺等更具融合性、先锋性、交互性的作品。“基于市场的变化,天桥艺术中心现阶段开始转向内容制作和联合出品,将产业链向上游拓展延伸,关注内容端。”杨树聪表示。

在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时,杨树聪介绍,剧场作为目的性消费场所,具有天然的客源优势,从而形成了市场逻辑下对周边配套设施的需求。“从运营发展的角度看,为每年50万至60万的观众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是必要之举,因此天桥以打造一个集文化、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作为努力方向。”杨树聪说。

后续,天桥艺术中心将继续进行业态升级和调整,不仅有精彩的演出,还有休闲、交流、互动等多种内容形式。“我们计划引入住宿设施,让游客能够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同时,针对艺术中心周边,也在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增加配套服务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文/本报记者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