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慢飞! 支援迟缓儿需多领域共同规画

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发展迟缓」的潜在危机,错失「早期疗育」的契机。(示意图/于家麒摄)

现今社会中,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发展在年幼时比其他人慢是没关系的,长大之后就会好,也由于在这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忽略了孩子「发展迟缓」的潜在危机,例如在动作上比别人晚翻身、爬行、甚至走路;或是口语词汇量比同年龄的小孩少了许多,认为是「大器晚成」、「大只鸡慢啼」,进而错失「早期疗育」的契机。

卫福部金门医院精神科医师徐志云表示,「发展迟缓」指的是6岁以下的儿童,在认知学习、语言沟通表达、粗动作、精细动作、人际互动与情绪发展等方面,与一般同年龄的儿童相比后,有一种或数项发展落后、异常的现象。其常见的状况有身体病弱、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较差、药物依赖、社会与情绪行为发展较为缓慢、注意力无法集中或持续性较差;亦常同时伴随各种学习障碍、动作发展迟缓等情形。虽然全国设置有52家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44家评估医院,还有各县市通报转介中心及个案管理中心,但发展评估及早期疗育的资源依然供不应求。

根据医学报告指出,造成发展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某种疾病本身的一个表征;如:唐氏症或其他染色体异常,儿童可能表现出动作、智能或语言发展迟缓;也有可能是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如家长教养方式偏差或受虐等。每一个发展迟缓儿童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病因,但也有三分之二的发展迟缓儿童病因未明。

徐志云说,儿童的发展虽然区分为各种面向,但这些面向彼此常是息息相关。例如自闭症类群障碍症的孩子,除了核心的社会人际功能异常之外,经常同时还有语言发展迟缓、部分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动作发展的不协调,因此更需要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

徐志云也指出,从公共政策的制订来看,医疗、社政、教育领域必须共同规画,提供家庭支持和资源,尤其资源应该根据家庭优势与弱势能力衡量,而非齐头式分配。早期疗育资源政策也要顾及城乡差距,例如有些区域医疗稀缺、有些县市幅员辽阔、有些偏乡离岛特教人才招募不易,都是早疗政策应该权衡的因素。

据了解,目前国内也有许多民间团体致力于「早疗」,其中台湾儿童青少年发展障碍学会就是一个由跨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团体,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疗育,希望能协助有发展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除了举办发展障碍的学术、教育与倡议活动,也办理培力课程,提供专业人员及民众有关发展障碍的服务。

徐志云最后举非洲俗谚说,「养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这在发展迟缓的孩子身上尤其贴切,唯有早疗工作者认识不同家庭的需求,才能提供符合现代社会的资源,一起协助「慢飞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