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人故事,长自家智慧

昨晚我们进行了一个有关直升的家长分享。

相比以往案例,这个案例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抽了一张好牌,也不是胡乱出牌就能效果良好的,还需打牌人统筹安排把握时机。

怎么把握?

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把这些事情做好先。

比如小低阶段,要把最重要的那些习惯建立起来,比如到了人生的某个关键节点,能够开导孩子领悟它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认为,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问题,不是压力太大,而是无意义,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

9-16岁是人生中的里程碑阶段,各种困惑会扑面而来。孩子的心智发展,已能支撑他们进行大量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却不足以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

他们很难完全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困惑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除了学习知识,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更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判断体系,在不断的思索中,探寻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一看这个状况,是不是很懵?这个阶段孩子成长需要的东西,对家长真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能有效解答他们的各种困惑吗?你能让他们“相信”吗?

“为了某件并非他们选择的,也非他们相信的事情而努力奋斗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想想放学时,那些满脸倦色低头耷脑的孩子,就知道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适合他们生长的需要。

对于现实世界,他们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恐怕还会因为处处所受的限制而感到失望。

不许跑不许跳,不许玩手机,不许探索更多维度的世界,在我们大人看来,有些东西是对他们的保护,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限制。

读到这些文字,让我对昨天发生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也更庆幸自己采用了更恰当的处理方式。

昨天娃学校集团校举行大规模的运动会,早上6:30我把他送到离家三公里的体育场,然后悠哉游哉地开启了自己一天轻松的周末。

说实话,孩子上中学后,他在家的每一天都比他不在家要麻烦一些,面对他的挑食,或者时刻可能会发生的莫名其妙的对抗,我总是绷着一根弦。

我尝试过认真对待和摆烂,都不好使,于是我选择了糊弄,不去事事较真。但是有时候被他感觉到了糊弄也不行。反正就真的挺磨人的。

昨天他因为在看台上玩手机,被警告两次,手机被没收了。在他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斗争,他进家门的那一刻,我该以什么态度面对他?

开始我想要严厉一点地批评他,集体活动要端正态度。因为我叮嘱爸爸好好和他谈谈的时候,爸爸含糊其辞,我觉得他可能又要糊弄过去。

过了一会儿,我觉得不能严厉,严厉肯定引发对抗,然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最后,我选择切了一盘西瓜,送上我的和善。

娃进门的时候看到我笑脸相迎,紧张的神色消失了,还有一点出乎意料。然后在他吃西瓜的时候,我说了他一下,不要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过于自我,要遵守纪律和规则,他竟然没有反驳。

今早我又嘱咐他,班主任找你谈话的时候要认真听着,告诉老师你以后会注意的,放在以往他肯定不耐烦,但是今天应了一声。

这个事情表面看,就是日常问题,但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文章中所说,在目前的教育环境里,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集体活动的意义,我们个人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哪怕不喜欢这个活动,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参与和支持等等。

有的孩子天然知道怎么展示自己,怎么摆正自己,有的孩子,就是要执拗地展示个性,表达不同。如何遵守纪律和规则,同时又能恰当地表达个性很微妙,需要自己把握。

当然,被忽略的还不止这一种。还有比如思考,我们要怎么学会真正把一件事情想明白,学会推理和审视,学会辨析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区别,学会判断一个论点背后的证据是否可靠,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哪些孩子能够率先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努力,而不是去应付老师和父母留的作业和任务,这些孩子在做事态度和努力程度上肯定不一样,成绩肯定也就更好。

再比如阅读,尽管科技发展了,阅读有很多演变方式和内容变化,但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阅读仍然是智识之光,情感之源,是我们探索自身,理解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如尼尔·盖曼所说,“那些你在恰好年纪读的故事,永远不会离开你。你可能会忘记谁写了它们,或者故事叫什么名字。有时候你甚至忘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如果一个故事触动你,它会永远与你同在,萦绕在你的脑海中那些极少探访的角落。”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接触世界的方式多了不止一种,而且他可以在阅读中思考和顿悟,摆脱心智上的幼态,获得更快的成长。

但是,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都还没有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而少部分形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势必在对人生对事物的理解上走在前列,这不仅影响升学考试的分数排名,还影响人生的质量。

再比如情感,中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开始脱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交往,但我们的教育里几乎从来不包含情感的教育。

没有一门课会教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同龄人建立平等、友爱而持久的关系,如何表达爱,如何接受爱,如何化解悲伤与怨恨……

现在的孩子,交友的来源只有单一的学校生活,然而学校紧张的节奏、高度的竞争,并不有利于情感关系的发育生长。

还有比如意义,人生意义一向是青少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如今,他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去表达这种好奇。

如果一个孩子,他有为家族兴衰努力的意识,他可以创造一个公司,解决家人的生活问题,如果他有了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努力的意识,那他将来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但是现实中,很多孩子没有为一个比较宏大目标努力意识树立的机会,他们每天忙着刷题升级打怪,越来越精致利己,虽然学生时代可能得高分考顶尖大学,但是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合格打工人,最多只能顾好自己。

可以说,对于青少年,思维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更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只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们现在所说的鸡娃,都太过于注重表面意义,上985211,考700分,赚百万年薪等等,都是非常具体量化的目标,但是完全忽略了这些具体目标背后需要的东西,比如思维能力,比如目标意识,比如家国情怀等等。

但是,就在大多数家长被环境裹挟着不得不追逐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的时候,也有一些区域和一些人敢于坚持长期主义,把精力和时间用到培养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上去。

只是,随着学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们也越来越很难淡定,外部环境之下,都要为争抢教育资源而癫狂,这时还能够淡定的人,要么不在乎,要么就是有大智慧。

我们普通人,在癫狂和淡定之间,能够中和一下就很不错了。很多的所谓修炼,就像中产地位的不尴不尬,跨越阶层不大可能,努力也只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有效。

想一想,就有点沮丧呢。

以上,又抽象了一篇,估计阅读会再创新低,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