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团老鸟 教你朝圣音乐节

吴姓工程师认为相机是听团最重要的标配。(林欣仪摄)

陈小姐听团必备「渔夫帽」。(林欣仪摄)

林小姐听团标配是「毛巾」,既可遮阳、擦汗、应援又可以当纪念品。(读者提供)

听团人数越来越多,什么样的音乐节最吸引人?听团仔们通常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享受音乐节呢?本报于春浪音乐节上采访三位听团朋友,透过他们更了解音乐节的魅力之处。

26岁 吴姓工程师/听团资历一年的他,若去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的音乐节,会带着野餐垫、露营椅在舞台附近坐着,「会观察一下今天的状况,再决定要不要去冲撞。」近期越来越多样的音乐节,「听团应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除了冲撞之外能够提供更多元享受音乐方式的音乐节,会更吸引我」,在他参加的音乐节当中,他最喜欢的是「蚵寮渔村小摇滚」,该音乐活动场域选择在地渔村,参与的民众除了可以前进舞台前方摇滚区外,也可以至附近鱼市场享用美食、边看海边听音乐。

32岁 陈小姐/从觉醒音乐祭听起的她,大学时期热爱金属团,也曾热衷于「冲撞」,不过她自嘲「我已经过了会想冲撞的年纪」。现在音乐节对她而言仿佛就是同学会、围炉般的存在,「现在参加音乐节,当然音乐很重要,但更多的是和这些听团的朋友相处的时光。」因此她较常参与结合露营、大自然活动的音乐节。

23岁 林小姐/高中时期以「这位太太」、「那我懂你意思了」开始渐渐进入独立乐团圈的她,开始听现场是因为从主管那边得到公关票而起,再加上周边刚好有听团的朋友因此越陷越深,她表示自己虽然听团资历不深,但也投入不少精神、金钱在这边,不过她也透露已有一点点听团疲乏,她表示虽然近期有很多音乐节,但不少音乐节邀请的人、呈现的氛围都十分相似,「我很喜欢比较独特的舞台,像『拍谢少年』之前在中港转运站那场,我就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