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冬奥冰丝带8战8破奥运纪录 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场

冰丝带滑冰馆正式名称是「国家速滑馆」,其造型独特,外墙由低到高盘旋着22条晶莹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所以被腻称为「冰丝带」。(图/网路)

在连续8场比赛出现8次打破奥运纪录的杰出表现后,本届北京冬奥以高科技打造的冰丝带滑冰馆成为最受瞩目的场馆。它在设计、建造、制冰与管理上的多种新技术,不只让它成为亚洲最大的滑冰场馆,也是融合多种新科技并将因此创造最多奥运佳绩的速度滑冰场。

接连数日在冰丝带滑冰场惊呼连连,到13日为止已进行了8场速度滑冰赛事,除了速度滑冰女子500公尺未创造新的奥运纪录外,其余7场赛事出现8次打破奥运纪录的佳绩,包括男子1500公尺速滑有2位荷兰选手同场双破奥运纪录,还有一位瑞典选手在1万公尺速滑打破奥运纪录获得金牌,同时也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本届冬奥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中国选手高亭宇也在男子500公尺速滑项目上,为中国代表队夺下第4面金牌。

冰丝带在设计、建造、制冰与管理上的多种新技术,不只让它成为亚洲最大的滑冰场馆,也是融合多种新科技并将因此创造最多奥运佳绩的速度滑冰场。(图/新华社)

过去速度滑冰创造世界纪录最多的是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与美国盐湖城(Salt Lake City)2个位于高原的场馆上。奥运纪录连8破,证实了这座采用新科技的新建滑冰场已经挤入全球顶尖滑冰场馆的前列,在大陆冰上运动水准提高的同时,滑冰场馆也被冠上「最快的冰」的称号。

冰丝带滑冰馆是高度人工智慧化的场馆,图为该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的控制大屏幕。(图/新华社)

冰丝带自建成后就是亚洲最大的速滑奥运场馆,冰面面积1.2万平方公尺,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的「科技冬奥」专项,首次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其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并保持低温室效应,能源使用效率提高20%,还能让冰面温度与高度都保持均衡。为了贯彻生态环保与节能理念,场馆使用人工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将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将制冷系统碳排放降至几近零排放。

冰丝带滑冰场赛前进行冰面维护。(图/中新社)

「最快的冰」其来有自,在这套新系统的运作下,场馆整体冰面的温差不超过0.5℃,这是传统制冰技术难以达到的标准,而冰面温差小意味着赛道硬度一致,有利于选手员滑出更好的成绩,毕竟在全球顶尖赛事中,冰面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影响比赛成绩。而且不同的项目对冰面的要求也不同,速度滑冰通常需要更薄更硬的冰面提供支撑且帮助提高速度,花式滑冰则冰面要更软一些以求稳定。因此冰面温度管理需要更精准的控温技术,以便依场地需要进行转换。

冰面维护必须非常仔细,因为激烈竞争中只要一点点差异就会影响成绩。(图/中新社)

为即时获知冰面温度与硬度状态,冰面下设有多达8具探测器,如果发现坑洞缺损等不平整问题,就要在比赛空档进行修补。修补时使用80℃纯水,让表面稍为溶化以填补极细裂缝,补平后再用冰刀机械刮平表面使其光滑。较深的划痕或冰坑,则以人工方式用水和冰混合填充,冻结后再洒水保护并与周边冰面结合。一场赛事下来,中间会有几次进行补冰与修整,以尽量维持每位选手使用的冰面都接近最佳状态。

图为中华台北选手黄郁婷在女子速度滑冰500公尺比赛中。(图/中新社)

在冰丝带滑冰馆打破8项速滑奥运纪录中,除了男子10000公尺由瑞典选手冯德波(Nils van der Poel)同时打破奥运纪录与世界纪录受到瞩目之外,更有戏剧性的是男子1500公尺速滑,这项赛事奥运纪录是由美国选手帕罗(Derek Parra)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创下,已经保持了20年未被打破。而在冰丝带的比赛中荷兰选手克罗尔(Thomas Krol)打破帕罗的纪录后仅仅几分钟,他的队友纽斯(Kjeld Nuis)就再次将纪录刷新。

速滑男子10000公尺瑞典选手冯德波同时打破奥运纪录与世界纪录,成为最大赢家。(图/美联社)

本届冬奥总共有14个分项在冰丝带进行比赛,近日每天都出现打破奥运纪录让滑冰馆惊喜连连,各国滑冰选手也因此受到鼓舞,用更高的企图心在未来赛事中进行挑战自我,当然这也是对冰丝带这座「更快的冰」的顶尖地位进行认证,可以预料后续的赛程中将会有更多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创造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