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标的成业绩“拖累”, 士兰微控股股东依然坚定“加仓”| 看财报

登陆资本市场已经超过20年的士兰微(600460.SH)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亏。

2023年4月8日晚,士兰微公司营收约为93.4亿元,同比增长12.77%;归母净利润约为-3579万元,同比减少103.4%;扣非净利润约为5890万元,同比减少90.67%。除了业务上的下滑外,公司持有昱能科技(688348.SH)、安路科技(688107.SH)两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成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士兰微及其控股股东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控股”)曾经依靠入股昱能科技,投资回报一度超过100倍。而今面对股价已经击穿发行价格的昱能科技, 士兰控股依然坚决在2023年三季度“加仓”昱能科技超90万股。

投资股票或将拖累业绩

对于上市以来的首亏,士兰微在年报中列出了亏损的五大原因,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具体来看就是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价值在持续缩水。其实,从2023年半年报开始,士兰微就开始持续披露昱能科技、安路科技股票价格下跌对公司业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士兰微持有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昱能科技、安路科技股票价格在近段时间内持续下跌,导致其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税后净收益-4.5亿元。

有意思的是,2020年,士兰微及其控股股东士兰控股分别出资1000万元和500万元以增资方式入股昱能科技。2022年昱能科技上市当年,随着其股价不断创造新高,士兰微的投资回报一度超过100倍。

来源:交易软件

4月9日收盘,昱能科技77.13元的股价仅仅约为巅峰时的十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尽管士兰微在2023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连续提示昱能科技不断下跌的股价将对公司的利润产生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士兰微的控股股东士兰控股依然坚定加仓昱能科技。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三季度士兰控股增持了昱能科技915450股。

来源:choice

投资上述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在短期内没法扭转,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上述两家公司在这两年的业绩或许还将持续承压。

早前昱能科技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其中因为公司2023年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约0.87亿元,这也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接下来的发展预期,东吴证券表示,考虑微逆行业需求放缓及公司高库存等因素,下调了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

来源:交易软件

和昱能科技的情况类似,从安路科技披露的业绩预告中可以发现,受下游行业清理库存周期影响,公司2023年的业绩承压,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6至-2.06亿元,并且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或难以得到很好的改观。德邦证券也在公司的业绩预告发布不久表示下调对于公司2023~2025年公司营收的预期。

加码车规级半导体或承压

除了此前投资其他上市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外,在士兰微披露的造成业绩下滑的其他原因也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芯片的业务上。其中消费电子景气度低迷,销量与产品价格均同比下滑,影响营收净利;受LED芯片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LED芯片价格跌价10%~15%,导致子公司士兰明芯经营亏损同比扩大。

对应的数据上,在报告期内士兰微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22.29%,同比减少7.31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集成电路产品毛利率为29.47%,同比下降5.56%,分立器件产品毛利率22.73%,同比下降7.49%,发光二极管产品毛利率-1.01%,同比下降13.99%。

与此同时,公司加大汽车级功率模块和新能源功率模块的研发投入也成为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47%。

不过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对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是接下来的业务布局的重点。2023年至今,公司旗下的成都士兰和士兰明镓都得到了大基金的入资或是增资。

公司在2023年三季报的交流会上表示,在针对汽车市场的布局中,除了主控MCU之外,公司已经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几乎所有必需的产品门类,预计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公司细分销售市场的第一位。

年报中披露2023年,公司IGBT(包括IGBT器件和PIM模块)的营业收入已达到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0%以上。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加快汽车级IGBT芯片、SiC-MOSFET芯片和汽车级功率模块(PIM)产能的建设。公司预计接下来公司IGBT器件成品和芯片、PIM模块(IGBT模块和SiC模块)等产品的营业收入将快速成长。

但与此同时,近日上市的小米SU7,也带动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纷纷降价。这势必将传导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车规级半导体环节自然不能避免。

纳芯微电子CEO王升杨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芯片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随着汽车市场降价潮来临,车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加精细,芯片的单价也不得不面临缩水的情况,这无疑给芯片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