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量子杨林:光量子芯片是突破AI算力困境的颠覆式技术路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创投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功举办“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闭门研讨会,共同就为中国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延展资本价值,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展开讨论。

图灵量子COO、北京公司总经理杨林在活动上以“光子芯片和量子计算驱动算力变革”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图灵量子成立于2021年,是我国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计算产业化引领者,以光子芯片和算法为底层基础,打造了软硬一体的产品体系,并在全行业推出了全栈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驱动算力变革。图灵量子致力于推动芯、光、智、算融合应用,积极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CHIPX)打造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和产业化基地、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引领国内光量子计算技术实现从学科探索到商业化应用的跨越。

目前的算力主要是由电子芯片提供,电子芯片是基于电子器件的集成电路,通过电子器件内的电子流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过去几十年电子芯片的发展一直大体符合摩尔定律预测,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也就是说芯片的性能大概会2年翻一倍。

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摩尔定律的预测,有报告称,人工智能所需的计算能力每三个月就会翻一番,电子芯片已经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算力需求,需要新的架构来提升算力。

杨林介绍,光量子计算是没有明显短板的量子计算技术路径:制造技术上,光量子芯片可以迁移使用成熟的半导体技术进行制造生产;环境要求上,光子产生热量少,能耗低,对低温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连通性上可使用传统光纤实现互联。

杨林表示,“我们认为光量子芯片是突破算力困境的颠覆式技术路线。达到通用量子计算也许需要10年或更久,实现专用量子计算的落地应用可能仅仅需要3-5年,而光连接、量子安全的产业爆发可能就在这一两年出现。”

图灵量子正处在从科研向产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对于其中的困难感受深刻。杨林指出:“不论是从科研论文数量、科研人员数量、专利数量还是科研经费等各方面来看,中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要素处于国际前列,科技成果产出显著。但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效能不足,科技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当下科技与产业脱节严重,使科技创新面临‘死亡之谷’”。

如何将科研成果完成向产业的跨越,实现原始创新经验相对欠缺,仍是中国科创企业的短板。科学家们从科研到创业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是制约着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杨林表示:“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在创业过程中感受到了和产业界的差异,也感受到了和真正创业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在努力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也希望资本能够对在前沿技术赛道创业的科研人员们给予多一些指导,多一些理解和耐心,建立起一个更加顺畅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