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部安宁缓和照护不遗余力 慈院王英伟获颁花莲医疗奉献奖
花莲慈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王英伟从医长达33年,过去曾为提供偏远地区更多医疗服务,身兼医师与司机,带着一名护理师和一位慈济志工,在山区村落开启「定时、定点、定人」义诊和卫教服务。(花莲慈济医院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慈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王英伟从医长达33年,过去曾为提供偏远地区更多医疗服务,身兼医师与司机,带着一名护理师和一位慈济志工,在山区村落开启「定时、定点、定人」义诊和卫教服务。(花莲慈济医院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慈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王英伟(右)从医长达33年,推动东部安宁缓和照护不遗余力,获颁花莲县第15届医疗奉献奖。(花莲慈济医院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慈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王英伟从医长达33年,不仅开拓偏乡巡回医疗模式,1996年更成立东部第一间安宁疗护病房,且任职于国健署署长期间,更透过政策、实务等,加强患者个别照护品质,致力推动安宁缓和照护,打造高龄友善的慈悲关怀城市,荣获花莲第15届医疗奉献奖殊荣。
来自香港医师世家的王英伟1989年从台大医院、台北医院完成家庭医学体系训练且升任主治医师后,便与妻子到启业第3年的慈院服务,创办家庭医学科。
然而,花莲县幅员广大,王英伟为提供偏远地区更多医疗服务,在慈院支持下,身兼医师与司机,带着一名护理师和一位慈济志工,在山区村落开启「定时、定点、定人」义诊和卫教服务,提供中风病人、心脏衰竭病人居家照护,医疗车里程数短短1年超过10万公里,可谓跑遍花莲山区部落能跑的地方,后续并与慈济基金会合作,启动「贫病医疗保健服务」,结合公卫护理师、社工,化被动为主动,走进深山部落、偏远社区,追踪因病而贫及无法就医的病人。
慈院1996年成立东台湾第一间安宁疗护病房「心莲病房」,王英伟身为筹设和耕耘病房的领头羊,隔年便赴日本、英国取经,发展出属于台湾本土的安宁疗护经验,全方位照顾病人,并提议与其他医院的安宁病房以「远距视讯会议」定期透过个案讨论、分享、交换意见。
由于王英伟积极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宁疗护,强调「全家、全人、全队、全程、全社区」的五全概念,让生命能从乐活走到善终,重视病人临终心愿,便陆续帮病友圆梦,包括举办病房婚礼、画展、诗展、影展,带病人返回远方的故居等,甚至开启「心莲旅行社圆梦计划」,带着病人一圆家庭旅行梦。
「没有一个病房会像家,也没有一个家会像病房」,王英伟认为,家才是最无可取代的,是人们最熟悉、最自在、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他鼓励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返家,接受居家安宁,而慈院2012年在经济部支持下,结合云端科技成立「让病人安心回家」专案,打造「安宁居家整合性服务平台」,让偏乡病患家属等照顾者能透过远端视讯处理患者的突发症状。
此外,王英伟在国民健康署署长任内,促成并见证亚洲第一部以病人为主体的法律《病人自主权利法》,让「善终」成基本人权,卸任后,他则重返医疗第一线,接任慈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但其身影不只出现在医院,更多时候都是在安宁居家帮助病人,让家属及照顾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