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五家大行行长共议ESG实践

在全球化的今天,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金融机构的ESG实践现状如何?面对怎样的挑战?未来如何进一步建设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在10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围绕上述议题,工行、农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五家大行行长共同探讨,展现中国银行业在ESG领域的实践和未来规划。

金融行业的ESG实践与挑战

在大会上,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毅、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各自机构在ESG方面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

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位列其中。过去一年,五家国有行以绿色金融为抓手,积极探索ESG。张毅强调,建设银行将ESG全面融入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以“五篇大文章”的先行探索为重要抓手,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

“创新推进ESG的风险管理,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自主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开展10个碳密集行业的气候转型风险的压力测试。在业内,率先上线使用全量对公客户的ESG评级工具,以实现对上百万企业客户的精细化评级,将ESG要素纳入客户信用评级,推动ESG风险管理融入投融资的业务全流程。”张毅表示。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近年来,农业银行以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ESG治理体系,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突出三农普惠、绿色金融和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推进ESG理念与业务经营的深度融合,服务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努力构建具有较高治理、战略、管理和披露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强行。“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并呼吁企业应全面深化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王志恒指出。

谈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长期以来,邮储银行坚持把ESG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管理,从公司治理、政策制度、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内控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在服务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

张宝江则聚焦于银行业对转型金融的贡献。他认为,转型金融是银行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并提出了银行业在参与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服务企业开展碳核算等方面的积极作为。

尽管金融机构在ESG方面的实践都取得一定进展,但当前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民粹主义抬头、反觉醒文化兴起等。

“对全球ESG发展进行战略性和整体性的再思考、再定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演讲中指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造成ESG争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这使得ESG概念泛化,滋生投机行为、虚假披露等问题,‘漂绿’‘绿色通胀’等搭便车现象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引发诸如强制劳动、政府补贴等争议话题,造成基于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市场行为变形和资源配置扭曲。”

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助力破解全球难题

在演讲中,五位大行行长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他们认为,可持续金融机构的建设,必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金融机构应继续深化ESG理念,以金融的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增进人民福祉。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始终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始终跟随广大客户金融需求。”在张毅看来,可持续金融是基于科学治理体系的金融,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融,是致力于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金融,是开放并蓄、协作共赢的金融。

张宝江表示,目前银行业在参与转型金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参与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界定标准、为转型活动提供权威依据,是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前提。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服务碳排放重点企业减排,是转型金融的重中之重。三是服务企业开展碳核算。开展碳核算,并据此进行信息披露,是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基础。

刘建军提出,在建设可持续金融机构的过程中,要坚持六个原则:一是运用系统观念整体推进。二是遵守以义取利的商业逻辑。三是要坚持完善治理体系。四是坚守审慎稳健的主题。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金融机构深耕可持续金融,在各位大行行长看来,是利用金融力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刘珺表示,虽然绿色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但绿色壁垒,特别是贸易壁垒、技术壁垒、融资壁垒等仍高耸可见。例如,中国生产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因满足全球需求而具有竞争力,却常被指责破坏竞争、产能过剩,并面临贸易壁垒。这些行为,无疑会对全球绿色转型努力形成掣肘并树立反面典型。

刘珺强调,对于这类矛盾或冲突,需要通过更公平的制度和相互信任的协商来解决,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更好平衡各方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王志恒也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并强调企业应全面深化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同时,王志恒还强调,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下,ESG正成为评估企业综合价值与长期竞争力的国际通用语言,引领全球经济更加绿色、包容、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