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述评:中国在商业航天新赛道阔步前进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7日刊登题为《嫦娥六号背后的中国太空梦》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探月飞行器嫦娥六号近日完成人类首次在月背“挖宝”之旅,显示中国航天领域正步入下一个里程碑。
文章称,嫦娥六号的月背之旅有四个阶段:进入环月轨道后,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分离;着陆器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样本;样本由上升器运送回环月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交会对接;返回地球。
曾参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说,上述四个阶段与载人登月的步骤“完全相同”,中国正进行大量的实践。
他研判,此次任务成功与否,将决定中国能否在本十年末将航天员送上月球。
然而,文章接着说,中国的太空梦可不只是载人登月和采集样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太空赛道上,中国政府已着眼于开拓新赛道,进行商业竞争,而不只是依赖“国家队”主导的项目来推进航天目标。
文章指出,中国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新增了关于商业航天的内容,提出要打造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地过去几年也陆续出台针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支持政策。
据《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统计,截至去年,中国国内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达537家。
时至今年,包括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东方空间在内已至少有六家民营航天企业成功将火箭发射入轨。
另据法新社6月6日发自上海的报道,中国近日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进步。北京现在希望其商业航天部门赶上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竞争对手。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企业目前落后于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首的美国领跑者。然而,专家对法新社记者说,随着北京意识到一个稳健的商业航天部门的价值可以增强其在太空领域的现有能力,中美差距正在缩小。
航天领域分析人士陈蓝(音)表示,这甚至可能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类似。同样由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公司在中国是先行者,但现在面临来自一众本土对手的激烈竞争。
陈蓝说:“5年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或许会感到压力。”
他说:“当一头狮子(特斯拉公司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面对一群狼(中国企业)的时候,今天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可能会重演。”
北京在2014年向民营企业开放了部分航天领域,此后,数以百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一枚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6日将三颗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今年计划进行的众多发射中的一次。
报道援引香港轨道门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布莱恩·柯西奥的话表示:“中国的商业航天部门规模之大、发展之深令人印象深刻。”
他说,虽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远远领先”中国同行,但“如果我们比较美国和中国的第五或第十家发展最好的发射公司,就会发现或许还是中国领先”。
陈蓝说,相比之下,商业航天部门目前专注于低成本运载火箭和小型卫星。
美国航天新闻网的安德鲁·琼斯表示,中国以同美国类似的方式利用商业发射能力,这将“帮助传统的国有企业专注于民用和军用项目……同时也提升中国的整体发射和航天能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在2023年进行了26次商业发射。
陈蓝说:“下一个里程碑将是‘猎鹰9’号级别的火箭发射和第一级火箭重复使用。”预计有几家公司将在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
在中国今年计划的100次发射中,预计商业部门占30次。
据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说,相比之下,在2023年美国进行的109次(成功)发射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占98次,凸显这家公司目前的优势。
但陈蓝说,“随着差距继续缩小”,五年后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编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