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医院要扎根中国了?业内:仍有难题要克服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9月8日,《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通知指出,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值得关注的是,外商独资医院进入中国的“风声”已存在多年。业内人士认为,外商独资医院要扎根中国,仍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洋医院”要扎根 费用高仍是问题
通知提出,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各试点地区的商务、卫生健康、人类遗传资源、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有意愿的外商投资企业并加强服务。
资料显示,外商独资医院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立投资的医院。这类医院由外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目前,相比国内公立医院,国内市场规模较大的外资控股医院就诊费用更贵。例如,消费者提供的国内规模较大的全外资一体化医疗综合体系嘉会医疗的门诊挂号费为500元至1000元,且消费者也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医保报销。
中国商报记者致电上海嘉会医疗总部咨询,接线人员表示,消费者来医院就诊可随时预约,医院提供高端医疗服务,门诊目前接诊量不高。
一位来自私立医院的门诊医生向记者透露:“由于医保限制,更多的人会选择去公立医院看病。私立医院的费用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高了。费用高、来看病的人少也是限制私立医院在国内扩大规模的很重要因素。”
早在2014年,我国就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在北京等7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不少专家认为,这些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会是普通百姓。
有业内人士表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地方多是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医院首先服务于在华的外国人及其家属。其次,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诊人群经济条件较其他地区好一些,支付能力也更强一些,选择这些医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与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相比,外资医院市场份额较小。外资医院需要面对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竞争和挑战,这些公立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由于外资医院的收费标准较高,可能不太适合普通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医院的市场拓展。
医疗领域扩大开放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
除了允许外资医院在华设立外,此次通知的发布也令干细胞、基因诊断等医疗产业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
通知指出,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通知进一步提出,拟进行试点的外商投资企业应遵守我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符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药品临床试验(含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药品注册上市、药品生产、伦理审查等规定要求,并履行相关管理程序。
截至9月9日13点30分,在资本市场上,干细胞板块上涨近4%,基因测序板块上涨超1%。阳普医疗、长药控股、国际医学等多只股票涨停。金融工具万得数据显示,在资本市场上,基因检测板块获主力资金加仓超10亿元,医药生物行业板块获主力资金加仓近40亿元。
华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李斌认为,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大量发展中国家还只是刚刚开始。伴随基因测序成本的进一步指数级下降,这一领域必将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的战略突破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的大风口。
政策当前 医院、企业跃跃欲试
记者了解到,嘉会医疗正在建设北京嘉会国际化医院。根据公开信息,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64.3亿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北京嘉会国际医院有限公司筹措解决。
记者向嘉会医疗致电咨询,对方表示,其在北京的建设项目仍在进行中。医院建成后,希望能为更多人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实施方案》也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中国港澳台医生在京开设诊所,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干细胞等临床试验,支持干细胞与基因研发国际合作。按照国家相关部署,北京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探索。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多种干细胞产品在全球获批上市,获批产品主要由造血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组成。这些药品可用于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适应证。我国目前尚无一款干细胞产品上市。
干细胞、基因测序领域,产业参与者也在努力寻找新机遇。资料显示,冠昊生物、中源协和、江苏育瑞康、北京汉氏联合生物等企业正在围绕干细胞领域投入研发。记者致电冠昊生物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已关注到相关政策,多个细胞治疗项目均在进行中。
国联证券认为,细胞疗法为自身免疫疾病带来长期缓解。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新靶点、新结构类型药物的更新迭代,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