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竹市汀甫圳步道 东园国小段工程将启动

贯穿新竹市区的汀甫圳沿线多为民众重要的休憩步道与学生上、放学的通学步道,市府将在近期动工,改善东区东园国小段的通行环境。(陈育贤摄)

新竹市政府积极推动「步行城市计划」,不仅各校通学步道皆陆续完工启用,更串联城市重要区域,提升整体社区生活品质,其中,贯穿市区的汀甫圳沿线,多为民众重要的休憩步道与学生上、放学的通学步道,市府将在近期动工,改善东区东园国小段的通行环境。

市府指出,「新竹市步行城市计划」旨在串联市区重要的城市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及旅运节点,其中,「汀甫圳景观通学步道」位于竹市东区、交大博爱校区旁,博爱街及学府路侧,计划定位为新竹车站后站通学巷,串联了社区与校园间的生活空间,于108年4月至109年5月期间完成建置。

此步道妥善地消弥了公共空间死角、拆除了侵占公地的违建,布置了功能与美学兼具的步行廊道,又提升了堪为新竹市城市标章的亲水绿形象,获得了全国公共空间各项评比的最高荣誉,成就了卓越的建设成果。

而「新竹市步行城市2.0」则是针对汀甫圳上游段水岸绿廊作延续规画,计划将整合赤土崎公园,期能借由整合性的绿地高程计划与水岸空间再造,创造位于光复路上,亦是进入新竹市门面的赤土崎公园与汀甫圳沿岸的生活休憩空间,达到全市人本空间质与量的并进。

市府表示,目前东园国小校界与汀甫圳圳道之间的地形高差形成开放空间,两地高低差产生活动安全问题,无法彰显竹市推动的人本精神,亦无规画无障碍动线,对身障者、推婴儿车者、乘坐轮椅者友善度显然不足。

在圳岸两侧实质空间环境上,水岸座阶的规画虽明显可见欲创造亲水空间的企图,但因水质不佳故未能达到想像中的亲水机能;此外,圳岸周边小型腹地空间多为体健设施、国宅社区花圃,或因设计意图不明显而形成空白地带且在不同时期的改造与修补之下,空间设计元素纷乱、设施量体厚重且新旧不一,空间缺乏魅力,需要再行改善。

此次改善工程设计着重于汀甫圳水岸步道东园国小侧,长度238公尺,面积1758平方公尺,盼衔接110年完工的汀甫圳通学步道,由交大博爱校区继续串联至工研院,再衔接校园与邻里、水岸、绿地,延续具人本精神与文化气息的通学步道,工程预计于2月下旬开工,工期200日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