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敏:科技驱动爱心 精准实践公益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作为一个CSR(企业社会责任)的从业者,我一直觉得最好的CSR肯定是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结合。世纪华通是一家科技驱动的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要结合到科技产品和科技创新中来。同时,一定要做到精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10月23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举办的202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发展论坛上,世纪华通集团社会责任总监王一敏说道。

当前,游戏作为数字经济的超级试验场,其价值正在超越“玩”的范畴。而在科技的帮助下,可以让公益更加高效。

王一敏表示,世纪华通比较擅长用游戏的方式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或者是让它变成文化出海强有力的介质。“比如,公司有一款非常知名的IP游戏《传奇世界》,我们在游戏的世界观,甚至一些场景、人物的服饰造型上也参考了这些中国传统神话的内容,可以让玩家在打游戏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让他们可以有更大的兴趣做一些文化的探索。”

让科技为公益赋能

王一敏提到:“十几年前,大家做CSR会面临同质化的问题。所以,我说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肯定是从你的业务当中来,一定要结合你的主营业务。”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场景,今年5月,我们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是我们已经陪伴了将近三年的孤独症孩子。从他们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员工作为志愿者一直陪伴他们。”王一敏说道,“其中一个孩子令我印象深刻。她来我们公司的时候,她的外婆陪着她来。刚到大门口,她就看到了我们一直陪伴她的一个志愿者,她就甩开外婆的手,牵起这个志愿者叔叔的手。这样的举动令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震惊。”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这个小朋友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跟我说这个孩子状况比较严重,最好安排两个志愿者陪她。第一次我们有一个志愿者非常勇敢,说‘把她交给我吧’,他那次活动整整两个小时陪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跟他眼神语言都是零交流的,她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喊:‘我要出去玩!我要出去玩!’”王一敏说道,“这位志愿者是我们一家分公司非常资深的总监,因为他风雨无阻,但凡只要不出差,只要在上海,他都会每月一次来参加这个活动,每次都陪伴着这个孩子。经过近三年的陪伴,难以想象志愿者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和耐心。”

“但在我们看来,面对这么多自闭症的孩子,陪伴远远是不够的。”王一敏说,“我们想到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帮他们创造一些社交融入的场景,创造一个虚拟的老师,可以时刻陪伴他们做一些社交干预,做一些康复治疗。”王一敏透露,世纪华通生态企业数药智能研发的一款VR产品“AI心河”就可以起到这样的功能。只要这个孩子有时间,就会时刻有一个虚拟老师陪伴他,做社交融入、健康干预,而且它可以比志愿者,甚至比孩子的家长做得更好。“它可以依托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比如眼动追踪),做到人机交互等。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把孤独症孩子眼动的情况和行为记录下来,甚至可以做一些分析,反馈给家长、老师做一些参考性的测评。”

此外,由数药智能研发的适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6—12岁)的辅助治疗和康复训练数字药物——专数达®在2023年3月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证,成为该领域首款获批的“电子处方药”,填补了国内空白。“以后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可以给他开这样的电子处方,吃药的同时,通过电子训练的方式帮助他强化注意力,治疗疾病。”王一敏说道。

让游戏拓展更多可能

“我们比较擅长用游戏的方式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或者是让它变成文化出海强有力的介质。比如,我们有一款非常知名的IP游戏《传奇世界》,我们在《传奇世界》的内容取材上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山海经》《搜神记》等故事,在游戏的世界观,甚至一些场景、人物的服饰造型上也参考了这些中国传统神话的内容,可以让玩家在打游戏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让他们可以有更大的兴趣做一些文化的探索。同时,游戏不仅是传播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介质,也可以跟教育、环保低碳等元素相结合。游戏可以用非常生动的交互语言去跟玩家沟通,加深他们的记忆点,这种接受度会非常高。”王一敏说道。

此外,世纪华通应用游戏技术,也在探索一些新型业务模式。“我们了解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是有艺术天分的,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画作以数字藏品的方式去发行,帮助他们就业,或者帮助他们增加一点收入。”王一敏提到,世纪华通内部还孵化了一家专门做数字藏品的生态企业。“去年我们跟上海援藏办联合发行了一款西藏日喀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孜藏刀,通过发行数字藏品,探索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传播我们的非遗文化。”

对于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问题,王一敏表示:“互联网是未成年人了解外界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是网络的原住民,我们不可能杜绝他们使用网络。”

王一敏表示:“2022年,公司通过一家专业的公益机构,并联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专家教授,包括一些博士生导师一起做了一项工作。通过调研上海市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了解他们怎样利用好网络,在网络上面会遇到的一些风险点(比如网络霸凌),从而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很大程度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网络风险的一个调节手段,就是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今年我们也跟这家专业的公益机构合作,帮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课程和活动。今年下半年,在上海的一些街道,包括一些社区都开展了这方面的一些课程和活动,反响非常好。”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