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蓁祯开讲引领回家的路

王蓁祯在宜兰主讲多场次的「幸福家庭系列讲座」,主讲过程中也频频与学员互动。(李忠一摄)

社团法人中华全球生命教育推动协会创会理事长王蓁祯主讲「走一条回家的路:与家庭、自我和解」等课程,鼓励大家可以透过静思、早课等方式,克服恐惧、改变自己。(李忠一摄)

主讲的讲师王蓁祯从20年前开始推动幸福家庭教育。(李忠一摄)

再丰国际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幸福家庭系列讲座」,由社团法人中华全球生命教育推动协会创会理事长王蓁祯担任讲师,主讲「走一条回家的路:与家庭、自我和解」等内容,鼓励大家可以透过静思、早课等方式,克服恐惧、改变自己。

再丰国际开发公司从6月至7月间在宜兰县罗东镇月眉休闲农场举办免费的「幸福家庭系列讲座」,主讲的生命教育讲师是王蓁祯,王蓁祯盼能透过讲座分享探索幸福家庭的秘诀,也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改变思维、提升情商,以及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和需求。

参与训练 帮助他人

王蓁祯开办的课程有幸福家庭、两性华尔滋、陪孩子迈向成功、打造高情商家庭、朋友经济学、爱的分享等主题,「走一条回家的路」是免费讲座中的主题之一。

王蓁祯表示,多年前她从台北市嫁到外县市,因为人生地不熟,「那段时间,我感觉我生病了」,也常常感到不舒服、肚子痛,总之就是毛病一大堆,但看诊却也找不出病因。

她坦言,这期间儿子遇到校园霸凌,加上生活的差异、公婆的压力,让她惊觉这是上天对她拉警报,她因此积极参与各项课程与训练,一开始学的是当好妈妈、帮助家庭等课程,也在县市政府担任志工,期许可以改变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选择改变 重视安心

王蓁祯认为,可以改善她情况的方法,同样能适用在其他的人身上。

20年前她开始推动幸福家庭教育,也赴日本参加各项课程,有一天忽然在笔记本上书写「走一条回家的路」,当时不清楚为什么写下这句话,也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思考「什么是回家的路?」

王蓁祯解释,我们所认知的「家」,指的可能是住家,但这并非「真正的家」,真正的家是在心灵的深处;大家重视物质上与外在的世界,却忽略看不到却实际存在的精神层面,如一个人的积极、热情、爱。

她表示,人的勤奋、勇敢、胆识,以及对他人的谅解等,都是一种品格,将各个品格发挥出来,就是「走在一条回家的路」。她认为,所有的成功者一定是将某些品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才因此成功。

王蓁祯指出,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要走的路都不同;要走在一条回家的路,重点在于自身愿不愿意改变、行动。她说,当我们选择改变,尽管做得很辛苦,但却感到安心或开心,那这条路就是一条正确的路。反之,再好的事物与条件出现在面前,但做得不开心,这就不是属于自己的路。

找对方向 做得开心

她说,「回家的路」很简单,找对方向且可以做得很开心,心安且喜悦,自然就走在回家的路上。

王蓁祯认为,很多宗教或修行的团体,会打坐、吃斋等,用意无非是要倾听内在的声音,让自己可以回到精神层面上,但这必须花时间连结,连结的愈久自己的感受就能愈清晰,也需要外在环境如辅导老师的协助与帮忙。

王蓁祯建议,每天给自己静思的时间,时间可以是5分钟、10分钟,时间拉长一点也可以,在一处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中,什么都不用想,以安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受到「灵光乍现」,那就是内在所给出的答案。除了静思外,王蓁祯会在睡醒时作早课,灌输想要达成的目的或想法,赋予自己在心灵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