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电池寿命、BaaS模式与行业定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3月16日报道 在2024年3月16日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接受本站汽车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就电池寿命、BaaS模式以及行业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斌认为,电池寿命是电动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在油、电交接期间,市场处于混沌状态,品牌分层没有形成,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还比较混乱,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保持定力”。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

在李斌看来,无论价格如何内卷,市场最终会回归到商业本质。商业本质是什么?是价值创造。“不同价格带的品牌给用户带来的体验肯定还是有区别的。你不能想象法拉利的价值创造和五万多块钱车价值创造是一样的,不同品牌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价值创造。”

针对欧美放缓电动化进程,行业对中国陷入”电动车孤岛”的担忧,李斌直言:不为将来做投资的公司,一定会失去将来。“凡是不在电动车上投入的公司,它的盈利能力一定是强的。很显然电车要收获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投入都是当期的。比如蔚来如果想盈利,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都不干,把钱存在银行里面,马上变成一个特别盈利的公司.这不是企业经营的长期之道.”李斌结合中国企业特点进行剖析,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内的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创始人或创始团队经营,”创一代”考虑更长远.会把长期和短期利益结合好。不是油车今天赚钱,就只做今天赚钱的事情.而是要基于对将来的判断做今天的事情。

“亏损是对将来的投资。蔚来对对赢得长期竞争有信心。”李斌如是说。

很多事情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就像2016年的时候,中国开始实行8年12万公里,其实当时来看8年是挺远的,今天已经到8年了,时间过得非常快,当时的一些设想到今天很多东西开始做一些检视,过去8年里面已经有这种电池质保的电动车1940多万辆了,这里面绝大部分电池的质保到期是在将来8年发生,今天这个时间点,2024年这个时间点是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候,去制定一个对用户,对消费者,还有整个产业,甚至于整个的社会更好的电池的寿命方案,我们也是在运营过程中,越来越深地认识到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跟电动车相关的用户利益在过去几年里面,在同行的努力下,很多问题解决得都已经非常好了,比如说续航的问题,比如说安全的问题、成本的问题,还有充电的倍率的问题,包括充换电设施越来越好,至少大家都知道方向非常清晰了。

但是寿命这个问题,在过去8年里面,从8年前有了这个规定以后,到现在大家没怎么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需要全行业一起去设定的,我们认为,这一定要考虑得长远一些,因为车是会用十几年的,不光是新车的车主,后面二手车、三手车、四手车,报废需要很长的周期,如果现在不在技术上做好准备,将来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这个负担可能不是今天新车的车主,可能是将来二手车、三手车的车主,但不管怎么样,将来都会是从社会层面来讲是比较大的负担。

如果用售后服务的更换电池包的成本去看的话,现在一块30度电混动的电池包也得小6万块,即使按照6万块去算,小2000万个电池包将来要花一万多亿,那谁来买单呢?中国有一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件事情要想起来是有找解决方案的,而且越早解决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不能说蔚来设计这个标准偷着乐,我们不让行业重视这个事,其实对整个行业发展不好,蔚来当然也不会独善其身,这是今天提醒让整个行业重视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认为,确实在今天这个时间点解决电池寿命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因为今天做的任何事情要8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今天如果不做,8年以后一定就会有成本在那,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个时间点要提出来让行业关注很重要的原因,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确实电池租用也是从2020年8月份才开始,在国家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全球开始有这样的体系化的创新,到今天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半的时间,在实际运营中也有很多需要总结、反思的地方,我们用户也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到今天也是响应了用户的需求。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是一个很技术的活,同时又是一个很伤脑子的,非常多的商业安排,比如电池资产是由电池资产公司持有的,他对于这个寿命是怎么认知的,电池资产公司的资金方他们是怎么算账的,用户怎么算账的,这要根据实际运营数据去做反复的查核,我们也是因为这个技术和运营的进步,让我们有信心提供这样一个降价,这对整个电动汽车用户,对蔚来的用户来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让大家知道买蔚来的车等于就是电池有终身质保,因为能换电,用户不用担心将来长期续航,因为时间长了以后严重缩水的问题。

蔚来因为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我们和电池合作伙伴一起提出来以后开发的电池都是要满足15年,里程无忧,85%健康度这样的标准,这个基本做到车和电池同寿,这肯定会对电池成本稍微增加一些,但是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有蔚来换电网络,作为一个运营体系,在运营支撑方面,也能通过运营延长电池寿命,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总得来说,电池的寿命某种意义上讲和人的寿命有点像,先天的底子要好,这个是研发创新带来的,后天还要锻炼,还要经常做保养,这个是后天运营带来的,这两件事情都能够提高电池的寿命,只有具备这种研发的高技术标准,再加上运营方面依托于大数据的底层能力,才能做到15年里程无忧,85%的健康度,这件事情我也希望成为行业一个新的共识,这对电动汽车的长远发展来讲非常有好处,今年百人会的主题就是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怎么样巩固和扩大?肯定要通过技术创新,通过运营创新去巩固和扩大,最终还是要从用户的利益,从社会的利益出发,不光是看眼前的发展,更要看长远的将来,要兼顾,这是我们的想法。

“竞争队友”这个词不是我的原创,是我们家第一个孩子的原创,有一次我们在家说竞争对手,他说竞争队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这个词,我受了启发,我觉得这个词挺好。

商业竞争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商业的法则,但是在竞争同时也可以合作,其实两个不矛盾,我们很多时候觉得有竞争就没有合作,其实竞争和合作完全是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领域可以分开,在市场上竞争,可以在技术上合作,每个企业不能说每件事情都是独门武器,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看蔚来,比如我们在充换电设施方面,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充电就是对外开放的,我们现在82%的充电桩的电量是来自于其他的汽车品牌用户,当然我们也受益了,我们的充电业务是不赔钱的,换电从去年开始也决定开放,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说要开放,但是换电是个新的东西,你自己如果没有把它跑顺,你就只是开放别人也不会用,像我们前两天刚刚超过4000万次的换电,大家觉得蔚来跟你合作挺好的,有些人说你把这个开放了不就等于没有护城河了吗?我觉得不能狭隘这么看,总得来说我们是受益的,商业肯定有好处,别人愿意用我换电的网络、换电技术和换电标准,我肯定是受益的,就跟我的充电一样,商业上肯定是有好处的。

商业上有好处对企业当然有好处,最终也不能说买蔚来就只是因为换电,那肯定也不对,它还是一个综合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商业其实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能竞争不能合作,这方面像日本的汽车企业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挺多的,日本的汽车企业之所以能占领全球那么高的份额,就是因为他们在竞争的同时也合作,我们如果看美国一些科技公司,虽然他们也竞争,但是他们在云,在很多方面都是分工很明确,都是有合作的,我们觉得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到今天,我们卷的同时也在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合作的,我们最终是要整个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赢得全球市场,赢得全球用户,而不是只是内卷,如果只是内卷,最终行业也不可能健康,我们还是要看得更宽广一些。

我们现在换电已经有4家整车企业合作伙伴,当然还有很多别的领域的,能源啊,还有各方面的合作伙伴,最近还有几家汽车公司在跟我们谈,最近应该还会有一些消息发布,等一等我们就会说这个事情了。

其实我们选合作伙伴也很简单,只要愿意参与换电,我们都是欢迎的,我们也没有说一定要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愿意做纯电,愿意对它的底盘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去匹配我们下一代电池包的标准,我们现在开放的是下一代的电池包,不是今天的这个,因为那个电池包的标准至少10年内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是800V的,是高压的系统,只要他愿意,他在他的产品规划里面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们都是开放的,这还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对接的事情。

如果从一个汽车公司角度来讲,他要去匹配一个平台其实花的钱并不是很多,他只需要把他底下电池包变成一个可拆卸的模式就行了,在软件端要做一些匹配,接口上做一些匹配,基本上就几千万人民币就可以匹配好一辆车,包括测试在内,几千万人民币是什么概念?他多卖几千辆车投资回报就回来了,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情,我们也不亏,换电车,他只要来换电我能收服务费,我也不亏,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我认为汽车企业应该都是欢迎这件事情的,我们也是欢迎更多的汽车企业加入。

什么时候能看到这个成果,还需要点时间,我刚才讲了,第一,我基于下一代的电池包,第二,他的车要按照这个做匹配,也就是说他也得是800V的车,他如果现在是400V做了也没有意义,一般都是下一代的,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换电汽车产品会进入市场。

什么时候盈利呢?我大概给大家一个数,我们从换电站的角度来讲,投资其实还好,4个车位大小,又不需要特别大的基建,你想一想建设成本应该还好,我们如果一天有60单,换电服务本身就挣钱了,60单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今年春节时候,最高的在一天服务195单,那就挣很多钱了,现在全国差不多已经有20%的换电站到了60单,像上海已经接近这个数了,所以它肯定有一些超前投入,但我这个超前投入比亚马逊、谷歌、微软、腾讯、阿里做云服务的投入期肯定提前得不像他们那么多,我一直说换电网络非常像云服务,能源的云服务,特别像,先肯定要建立一个网络,你要把接口,各种都要做得特别标准,先要证明自己行,然后才去开放给别人,特别像,亚马逊、谷歌、微软、腾讯、阿里都是这样,你看这些云服务都有一个特点,先都是有自己特别大的用量,内部把各种业务标准化,然后再对外开放,而且时间都不短,但他一旦形成了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生意,全球科技巨头说自己不搞云服务,基本上大家觉得你这好像一个国家没有高速,没有铁路一样,是不成立的,任何一件事情评估还是要放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看,如果在2006年看亚马逊的云服务,人家才刚刚内部开始统一,2013年看云服务才开始对外,今天都2023年了,这是他很主要的业务,他的估值我估计得有一半来自于这个,那也经历了20年,这肯定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保持定力。”

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占全球60%的份额,而且在本土市场,我听说最近一周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接近50%,新车销量的48%点几,这是非常快的渗透率的增长,但现在在这样一个交接期,现在有点像油、电交接的期间,这个肯定是各种压力都会积攒到一起,因为油车是能赚钱的,他有打价格战的基础,他一打价格战,一定会传导到新能源车,大家都要求生存,在这样的阶段我认为有这样一些价格战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我们其实不需要觉得好像就不应该价格战,我觉得这就是正常的商业过程。

但我想,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商业本质,商业本质是什么?卷价值,就是价值创造,你到底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有一些价值可能是你自己管理得好,你能给用户更高的性价比,是一些功能的体验,有的价值可能是来自于你提供了一些超越车的情感的体验,我觉得不同价格带的品牌给用户带来的体验肯定还是有区别的,你不能想象法拉利的价值创造和五万多块钱车价值创造是一样的,不同品牌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价值创造。

蔚来一直底层逻辑是我们永远问自己到底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蔚来品牌要创造什么价值,乐道品牌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萤火虫的品牌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它的价格虽然有差异,但是它的价值都是要去创造的,我想最终还是会回归这件事情。

为什么说要保持定力呢?在这样一个比较混沌的时候,品牌分层没有形成,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还比较混乱,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从用户的视角去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其实就像我们讲电池的寿命这件事情一样,我们讲可充可换可升级一样,我觉得这都是从用户视角,我们知道自己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价值,甚至于我们的NIO House等等,清楚到底能带来什么东西,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你有这个东西你得知道为什么用户需求,这是我们的一个感悟。

从出海的角度来讲,我非常坚定地认为10年后全球的汽车产业会有5家是中国公司,现在比亚迪已经进去了,吉利控股把沃尔沃算进来我相信也在里面,还有3家,因为智能电动汽车是三个大的产业变革,在这里面每一个大的产业都有市场的规模、供应链、人才技术、产业政策这四个成功因素,3×4,12个成功因素都能把它填满的只有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我是非常有信心,不管现在有没有一些逆风,比如有些地方因为地缘政治对中国有一些打压,最终还是回归到商业基本的规律,就是你的东西好不好,你的服务好不好,你有没有给用户创造价值,你有没有给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最终还是回到这个,就像企业有企业的基本规律,我觉得产业有产业基本的规律,保持定力,就这么往前走,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中国去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是真正能达到全球用户的需求的,我想这中间主要的能力还是来自于中国汽车产业综合能力,从智能电动汽车的任何一个方面来看,中国的市场规模、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人才技术的深度、宽度,还有产业政策的持续性,都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真的没有全球各地现在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的话,我想中国的汽车产业表现会更好一些,我们中国其实是全球最开放的汽车市场,在中国你能买到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品牌,但是中国的企业向别的国家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确实各种壁垒会高一些,这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中国有句话讲入乡随俗,如果我们想进入全球市场,我们肯定需要具备对接各个国家、各个区域不管是法规、产品定义、服务网络等等方面,肯定要具备这样的对接能力,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一定能够在全球竞争里面赢过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现在在全球汽车产业占40%的份额,他们在他们的本土占91%的份额,我想长期来讲中国的汽车公司,中国的汽车企业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我们也希望成为其中一份子。

每家企业都是基于他的竞争态势做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决策,这个可以理解,传统的油车公司,这两年市场表现都不错,特别是盈利能力都很强,凡是不在电动车上投入的公司他的盈利能力一定是强的,你可以想一想,电车要收获好几年以后,可是投入是当期,如果减少对将来的投入,当期财务表现肯定好,其实这个账非常容易算。

比如蔚来想盈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干,把钱存在银行里面,马上变成一个特别盈利的公司,但肯定这不是企业经营的长期之道,不为未来去做投资的公司当然在当下会好一些,但是一定会失去将来,我们不去评价每一家公司为什么做这个策略,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但中国的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中国的公司绝大部分一线企业都还是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在经营这个公司,包括一些央企和地方的国企,负责人都还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面成长起来的,其实是创一代,有创始团队在的企业相对来说他考虑的东西会更长远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都非常拼,而且做事能把长期和短期结合好,也是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的原因。

我还是那句话,所有东西还是要看趋势,我们不能说油车今天赚钱,我就赶紧去做今天赚钱的事情,人家今天赚的钱也是他前面那么多年投入打下的基础,我们今天要做,当然是要基于将来做今天的事情,这是打移动靶,你当然要瞄准将来做今天的事情,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会有一些压力的,因为你肯定是先投入,很多人都说蔚来亏损,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你也可以看成是我们对将来的投资,投资当然就是用什么时间,用多长时间去看投资回报,我想我们对自己长期赢得竞争肯定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钱花在哪了,我们知道我们花的钱是有价值的,技术研发投入我们去年投了134亿人民币,还是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们去年投了1000座充电站,还是1万根充电桩,还是销售网络的投入,这都是有价值的,需要一些时间,也要给我们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方向,把经营管理做得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