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2岁极低体重儿 北市纳补助
台北市卫生局15日宣布,北市未满2岁且出生体重未满1500克的极低体重儿,即日起纳入儿童医疗补助对象。(蔡佩珈摄)
体重过低的新生儿容易发生心肺功能、视网膜及神经发展等问题,高医疗需求让家长备感压力,台北市卫生局宣布,即日起将未满2岁且出生体重未满1500公克的极低体重儿,纳入儿童医疗补助对象,盼能减轻早产儿家庭经济负担。
出生体重未满2500公克的新生儿被称为「低出生体重儿」,未满1500公克则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卫福部国民健康署2021年统计,台北市每10名新生儿就有1名是「低出生体重儿」,每100名新生儿有1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卫生局长期照护科长林柳吟指出,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是早产儿,各器官尚未成熟,较容易发生心肺功能、视网膜及神经发展等问题,尤其根据台湾早产儿基金会资料,极低出生体重儿须定期回诊、接受完整追踪检查直到2岁为止,高医疗需求成为经济负担,让家长备感压力。
考量早产儿在2岁内医疗照护需求性较高,卫生局表示,台北市自今年1月1日起将「未满2岁极低体重儿」纳入儿童医疗补助第2类资格,未来门诊挂号费减免50元、急诊挂号费减少80元、减免住院医疗自付额,并补助7次儿童健康检查挂号费50元及健康咨询费,根据卫福部2021年和2022年资料估算,台北市约200至300位儿童受惠。
国民党北市议员耿葳表示,市长蒋万安身为三宝爸,上任后特别注重打造育儿友善城市,今年将较特殊的儿童列入儿童医疗补助对象,相信市民会更敢生,但提醒市府关注实际使用率及KPI,确保补助看得到、吃得到。
民进党议员林延凤认为,只要早产儿满2岁,将无法享有门诊挂号费减免,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自付额也没有补助,但早产儿到6岁前仍有追踪病症需求,呼吁卫生局不要画地自限,评估放宽补助年龄,让家长对于社福政策更有感。
民众党议员黄瀞莹表示,乐见市府照顾极低出生体重儿家庭的医疗需求,但相信家长平常照顾孩子也很需要协助,期盼市府提出相关政策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