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其实都怪雍正皇帝太扣了!
二十三,糖瓜粘!
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开始,很多北方的中国人正式进入了新年过年的流程——小年。
中国人过小年的历史很久远了,早在晋代周处所作地方风物志《风土记》上就记载:
"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意思是在腊月二十四晚上要祭祀灶神,因为灶神腊月25日要上天汇报工作,所以要提前一天祭灶。
到了南宋时期,南宋范成大写《祭灶诗》就说: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从范成大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南宋时期也是腊月二十四祭灶,祭品还有猪头、双鱼、豆沙、粉饵,酒等等;
还提到南宋时祭灶是男子的活儿,女子要避开;有请灶君忘了一年来家长里短的闲话,上天取了利市再回来。
这些风俗和今天我们民俗里要上供糖瓜粘灶王爷的嘴巴,让他上天言好事几乎一致。
明代陈士元在《俚言解》中就说:“宋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
可以看出明代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
那么小年是如何变成北方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在腊月二十四的呢?
这其实都要怪雍正皇帝太抠了。
雍正皇帝在位时,极为节俭,他甚至专门针对宫内剩饭剩菜太浪费下了一道命令:
剩饭剩菜不许随意倒掉,(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如果人不能继续吃的,可以给猫狗吃。如果猫狗也不能吃的,则晒干之后,给饲养的鸟儿吃,决不可丢弃(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我会派人随时稽查,如果再让我发现有随意丢弃食物的人,必定严加治罪。
清朝皇家早期时要在腊月二十三日在坤宁宫举行祭神仪式;
然后腊月二十四还要举行祭灶仪式;
皇家的祭祀可不比民间,一般要准备黄羊、打糕、搓穆丹(穆丹,满语,类似麻花)、安神、备香烛,还要设神牌、香炉、拜褥等等光陈设的各种供品即达33种之多,还要有非常繁琐的祭祀流程。
雍正皇帝认为连续两天祭祀太浪费了,干脆把祭天和祭灶合并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算下来能节省不少宫内用度。
皇帝起了带头作用,下面的王爷、大臣自然有学有样,都开始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
因为北京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很快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的习俗就在北方流传开来,南方因为长江阻隔,还坚持了两千年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
而且因为皇家带头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为了体现皇家尊贵和读书人的特权,后来还多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把过小年的时间和封建阶级联系特权在了一起,意思是官员和读书人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待在水上的船家人只能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进入新时代,在现阶段没有古代那么严格的要求和讲究,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无论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都是开开心心、幸福美满的一年。
在今天,春节文旅也成为了新的年俗活动,各地都推出了很多赶大集、逛庙会、赏花灯的精彩活动。
比如在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里,就有大运河边的“龙年新春-享趣通州”大运河新春游园会,还有艺术家云集的宋庄市集……
里面有传统文化、传统非遗的展示,也有各种小吃品尝,还有投壶、套圈、镖棚这样的传统游戏,还能看到精美的汉服秀。欢迎大家来通州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