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大学生,时间也总是不够用?
国庆假期已经结束,经过昨天(10月8日)的开工,此时此刻,朋友你的“假期综合征”消失了吗?大概每到这时,我们都会“请求更多时间”吧。
其实在许多的事情上,何尝不是在“请求更多时间”?等一等,童年;等一等,少年。有关“晚熟”的人生技艺也才因此备受关注。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大学生的“时间”。上大学这件事,无论是离家、交友、上课、写课程论文,还是发展兴趣爱好、为读研或就业做准备,都需要时间来弄明白。对于毕业多年的朋友来说,或许至今都记得高中时期经常听说的一句话“上了大学就自由了”,也或许一样深刻地记得大一上学期“浑浑噩噩”,在期末考试面前措手不及,什么准备也没有,以至于那几场期末考试似乎比中学考试还难。而现在,新生们正在经历这一节点。
《大学生轶事》(1987)剧照。
“他们为了时间而哀叹——希望拥有时间,寻找时间,停止时间,以及用牺牲换取时间。”这是一本叫《与青春的漫长告别:重拾晚熟的艺术》的书描述的大学生。作者做了数位大学生访谈,希望弄清楚大学生的犹豫和挣扎。看似有许多时间的大学生(至少是令高中生和上班族羡慕的)为什么还是缺少时间?青春期结束了,即将进入成年期,“晚熟”的技艺是否能如愿展开?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与青春的漫长告别:重拾晚熟的艺术》一书相关章节,摘编有删减。标题为摘编者所加,注释见原书。
原文作者|[美]南希·E.希尔等
《与青春的漫长告别:重拾晚熟的艺术》,[美]南希·E.希尔、亚历克西丝·雷丁著,方琪译,2024年8月。
你的第一个学期,
可能接连失败
学生经历了诗人与存在主义者一直以来都知晓的事实: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他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是想随着时间前进,还是想被时间卷走,或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走出时间的路径并按下暂停键。简而言之,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掌控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为时间所掌控。
时间可能是大学生活中最昂贵的奢侈品之一,但时间也会以令人惊讶的受限方式被预先设定。有这么多事情要做,有这么多要求与需要达标的事项,学生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他们感觉自己迫于压力作出决定——从选择朋友到选择研究生院——而这往往出现在他们做好准备之前。虽然每个学生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来到十字路口并必须作出这些决定,但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既拥有空间也拥有策略来帮助评估自己的选项并好好作出选择。能够最出色地应对大学岁月中的挑战的那些学生,也是那些能够为实验、反思与解决问题明确地划分时间的人。
时间的概念在我们的学生访谈中以既平凡又令人惊讶的方式出现。大学数年通常来说是学生第一次独立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时候。在童年时代,他们的日程表往往是由外界——如学校、家长以及课外活动——制定与掌控的。许多曾走过大学升学之路的学生也都经历过时间被安排得过于满满当当的生活。当他们忙着从一个任务奔向另一个任务的时候,日子过得很快,他们很少能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感到满足,或者是否应当考虑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然而,当学生在等待的空隙虚度光阴,或者只是希望永无止境的第五节课能够结束的时候,时间又会慢慢流淌。
《大学》(College,1927)剧照。
大学期间,学生往往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对于日子怎么过有了掌控。他们在制定课程表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特别是可以在上学期间划分出大段的休息时间,甚至对于那些原本在家乡被制定好的时间规划也拥有了决定权,比如什么时候入睡,以及什么时候(或者要不要)起床去上早课。
从表面来看,学生似乎有着充足的时间。看着他们的日程安排表,人们很容易惊叹于周三中午有四个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样奢侈的事情。然而,即使一周日程中拥有这些空白时间段,他们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填满了社交互动,日常生活中新增的杂务(洗衣服需要花时间!),以及让他们能够做一些事情来充电和放空的空闲时间。
要弄清楚如何对时间负责,如何在不浪费自己所拥有的自由的同时不去过度地参与太多活动,以至于没有时间照顾好自己,这并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学生通常并没有做好准备应对被过度安排的高中时光与充裕的大学空闲时间之间的强烈对比。平衡关于学业、人际关系、工作和课外活动各类责任,并不是一件人们天生就会的事情。
《大学预备生》(College,2008)剧照。
通常来说,第一个学期总是错误连篇,因为学生承担了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的独立掌控。他们可能会在最初几周或者几个月里浪费一些时间,直到他们意识到若拖到期末考试前才开始做一个学期的阅读会是什么后果,或者注意到自己的朋友在他们不曾留意的时候已经建立起了其他社交网络并参与了其他校园活动。这些出师不利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与家长的时间观念之差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大学是其孩子未来的重要晋升之阶——是为了家庭向上流动而进行的一项投资,其中可能伴随着牺牲。然而,许多父母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足够成熟,拥有作出明智决定的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这段经历并为成功打下基石。
当学生过渡到大学校园生活时,他们描述了自己和家长对于大学经历的观点分歧。
学生们抱怨自己的家庭过度强调大学学业方面的重要性,这可能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孩子毕业的目标,要在合理的年限中做到这一点,还要获得成功所需的工具。家长往往会将重点放在充分利用大学时光上,其衡量标准是有形的成就——学分、荣誉与服务时长。然而,学生们却认识到有些重要的机会永远不会在大学成绩单上显现出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2009)剧照。
平衡课程与对课外活动的追求是这一冲突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果他们想要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去休息,或是参加与自己核心学术追求无关的教育机会,紧张的气氛可能加剧。关于学生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通常会围绕着学生的一个共同愿望来讨论,那就是对于离开一段时间的渴望。
安东尼(作者的受访者,下同——摘编者注)描述自己的父母无法理解他到底在大学做什么,并回忆起在“该如何分配时间”这一问题上他们的剑拔弩张。
他反思说:“这挺搞笑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家人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也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在描述课外活动比学业更为重要时,他解释说他的父母认为学业是“大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他已经意识到学业只是大学经历的一部分,并努力帮助父母理解,他花费的这些时间并没有被浪费,即便并没有在他的成绩单或简历上体现出来。虽然这些活动仅限于校园内,但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当代女大学生》(Une étudiante d'aujourd'hui,1966)剧照。
然而,当他决定想要花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时,他的父母对于这个决定有着更大的意见。他解释说:“我曾经向我母亲提起过这件事,但她反对我请假离校,她就是不能明白这有什么意义。”他总结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没有做这件事”,并描述在听从母亲的意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他在校园里一直感觉到挫败。
马克斯也曾想请假离校,并遭到了他所说的“来自家里的很多抨击”。他解释了母亲所表达出的恐惧,提到她是如何“不愿意接受这个主意”的。他试图理解她的反对态度,意识到:“她认为一旦品尝到了自由生活的滋味,我可能就乐不思蜀了,虽然我并不认为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不知道。我想我对于获得学位是相当执着的。但是,除非试一试,否则我永远都无法知道。”
需要更多时间与朋友相处
许多学生被社会教育要努力工作,不能浪费光阴;最终,他们意识到了平衡工作与休闲时间的需要。
学生担心在追求学业的过程中会牺牲人际关系。伊莱恩对于学业和友谊之间缺乏平衡而感到遗憾。她指出:“我认为我在学习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社交,主要是我担心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会发生的后果,你知道吗?”虽然她希望自己能够克服这种焦虑并建立牢固的关系,但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平衡这两个目标。
《女大学生宿舍》(1983)剧照。
康纳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朋友相处:“我有了一个很重大的领悟,那就是我学习是很努力,但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学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社交。”到了快大学毕业的时候,贝姬做好了准备改变自己的模式,以获得更多的平衡:“我也想要开心地度过这个学期。我总觉得自己或许在学习上花了太多时间。”尽管如此,在允许自己获得这个自由后,她为自己一路上已经错过了的所有社交机会感到遗憾。
在访谈中,只有一名学生曾明确选择放弃社交时间来追求自己的学业目标。凯文在来到校园的第一年时解释了他的理由:“我想,如果我要在这一年中有所收获,如果我想有一个好的开始,我可以承受放弃一年社交生活的后果,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业。”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并回忆说:“我注意到我宿舍和其他宿舍里的很多男生真的就是整天整天地闲逛,你知道吗?很多时候他们确实没有太多事情可做。”虽然大一时的他对此感到困惑,但在随后的两年里,他终于意识到了休闲时间的重要性,并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在校园里建立了更稳固的社交网络。
作出决定,
克服时间的障碍
《爱拼北京》(2013)剧照。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都认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学些什么,并对未来有着清晰的愿景。无论是明确的专业及课外经历,还是为走上自己的道路做好准备的专业预科,他们对这些通路都有着很好的认识。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当时间前进时,他们也随之前进。然而,通路是可能会改变的。接触新思想、新人、新的学术主题与新的职业道路,可能促使这些学生重新考虑他们的目标,决定是继续留在原本的轨道上,还是寻找更值得努力的方向。为了考虑这些选项,学生需要时间来反思这些经历,确定其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上。
其他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愿景,他们愿意探索多种道路。其中一些学生发现了清晰的轨道,而另一些学生则挣扎着想要确认自己的路径或克服一路上遇到的障碍。他们同样需要时间来进行探索,测试对未来的不同愿景,并尝试不同的研究生生活。
还有一些学生感受到了作出决定和推迟研究生学业的巨大压力,因为他们想要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并作出决定。产生想要腾出时间与空间以重整旗鼓的愿望,是他们对于自己被困在一条尚未确定是否正确的轨道上的感觉所做出的反应。
在进入研究生院前,卡尔希望能获得更多信息与人生经验:“我发现自己耗费了十七年左右的时间,除了上学什么也没做。所以,我很不乐意就这样去读研究生。明年我就是不想再读书了。”他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进行了足够的探索来进行明智的选择。
马克斯一直计划攻读化学学位,但他突然开始质疑这个计划,感觉自己没法下定决心攻读研究生:“除非我可以离开这里一段时间。不过,我不确定现在是否愿意承诺再去研究生院读两年、三年,或者不知道多少年。我想,我还有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仍会到处看看,希望在大四结束时,我会有更具体的想法。而且,如果届时我有了足够具体的想法的话,那么研究生院就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觉得自己需要时间来对所选择的道路进行确认,并指出:“我只是想要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我想休息一段时间,也许找个工作,做点什么我可能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能够放松下来,阅读取乐。”
《匆匆那年》(2014)剧照。
许多学生尽管渴望在大学期间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但却并没能遂愿。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是刻意不去作出决断。比如,德博拉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在本科时期走上职业道路。在讨论生物与化学道路的可能性时,她总结说:“好吧,我想你并不一定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对自己承诺太多。当然了,光有一个学士学位你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只是想要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且我想休息一段时间,能够做一些工作,做一些我或许会感兴趣的事情,能放轻松些,读书消遣,而不是读教科书之类的,让我的心灵肆意驰骋,看看会有什么灵光乍现。”
和德博拉类似,伊莱恩决定离开学术环境,她需要休息几年。她不想踏上从大学本科直通研究生院的老路,而是决定先工作:“我正在进行申请工作。我想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以我一直都在为之努力。我想我会在大约两三年内进入研究生院。”一份工作不仅会给她带来在学习中喘息的机会,在她看来,这也是在开始下一阶段的培训前决定自己究竟想要从事何种工作的一个方式。她解释说自己需要弄清楚要走哪条道路:“可能会是临床,不过我也有可能去从事社会工作或指导咨询之类的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够在读研究生前作出决断,这样她就能够立即投入进去并接受直接支持自己目标的训练。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剧照。
与德博拉与伊莱恩类似,但稍有些无心插柳的是,弗兰克也权衡了自己对于未来的选择,并决定暂时离开校园一段时间。他对于直接前往研究生院感到担忧,总结道:“不难想象,我将会处于某种原地踏步的情况。”这是因为他尚不能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迈克将研究生院视为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专业研究的地方,而他并没有完全为此做好准备。为了平衡这种担忧,他找到了一种折中方案:“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我猜我可能会去读人格心理学研究生,而不是临床心理学,因为这样我就可能选择走任何一条路了。”
尽管结果相似,都是选择攻读研究生,但对于斯科特、吉迪恩与加里来说,他们参与研究生学习的目标不尽相同。他们将研究生学习视作一种继续探索的手段,正如斯科特所解释的那样:
我想攻读古典学研究生。这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设想。但,就算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吧:我想去英国读研究生,要么去牛津,要么去剑桥。我可能想要攻读一个学位,这需要三年的时间。我可以预见这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随后,除非发生了重大变故,我认为我会在之后进入法学院。不过,我想在此之前先读一读研究生。并不是为了教书,只是为了体验研究生院是什么感觉。我想,基本上来说,我可能并没有做好在这里读四年后直接进入法学院的准备。我想要推迟与命运的邂逅。
无独有偶,吉迪恩认为继续读研究生可以解决自己犹豫不决的问题。他解释道:“我不知道毕业后自己要做什么。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就是这样。明年,我可能会决定攻读生物学硕士学位。生物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这样做的机会。”
有些人没有选择通过一般途径进入研究生院或获得奖学金项目,而是通过走上法学院这一“安全”道路来推迟职业道路的抉择。法学院可以满足多项职业目标的要求,它提供了一定的高薪资保障,也带来了让学生感到成功所需的声望。
然而,当其成为所谓的“默认”路径时,它并不能契合个人的目标感。加里描述了自己与某位朋友就这个话题产生的对话。他说:“我猜这肯定发生在他大四的时候,我想他本来是要去法学院的,但他并不真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并没有详细说明,我也没有和他就这个话题聊得太久。挺有意思的。本来你会觉得这个人进入了法学院,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名律师,然而显然并非如此。商学院也一样,毕业以后可能做任何事情,也可能不行。”
迪伦也看到了类似的模式。他说:
事情似乎是这样的,当我和人们谈起法学院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法学院似乎对很多文科专业的人来说是一种逃避。我是说,不管你拿到了何种类目的文科学位,它都似乎是你能够追求的唯一一条路。我是说,他们申请法学院的理由是什么?对我而言,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上法学院是很难的。我会——如果我要上法学院,那我先得想要成为一名律师才行,而且这必须是我去那里的主要原因。然而,我所看到的我周围这么多人,他们去法学院的原因似乎就是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他接着说道:“因此,你就会开始审视自己,自问:‘好吧,我是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律师吗?’‘我是一直都想这么做,还是只是因为我在试图避免作出选择、走进社会,继续研究心理学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只是接受某份居于人下的工作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
关上更多时间的大门
很多时候,学生描述的大学似乎只是“大逃杀”中的又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只是在走向职业人生巅峰的道路上漫长的“待办事项”清单中某个需要打卡的里程碑。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没能完全弄清事情时,就会感到一时恐慌。他们本应该知道如何创造自己所需的时间,用来为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作出重要的选择。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帮助。学生请求更多时间,请求将时间用于不同用途,这都说明延长时间对于年轻人而言至关重要。
这并不是说学生只是简单地需要更多的时间,他们渴求的是时间分配的灵活性,渴求的是在弄清如何管理时间压力时获得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利用成年早期这段发展阶段。
《超现实大学生活》(The Young Ones,1982)剧照。
学生应当被鼓励在大学早期开阔自己的视野,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与更多的时间,从而系统地、有意义地从最广泛的各类机会转向逐渐缩小的选项范围,直到他们有能力作出明智的职业与人生选择。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应该仅限于一系列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生独立选择的专业课程,它应当以更好的方式被规划,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深思熟虑地进入学习领域与离开学习领域,直到他们做好专业化的准备。然而,这还不够。只有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深刻反思的时间与机会,他们才能作出关乎未来的明智选择,并真正地从晚熟中获益。
本文内容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与青春的漫长告别:重拾晚熟的艺术》一书。原文作者:[美]南希·E.希尔等;摘编:罗东;编辑:西西;导语部分校对:穆祥桐。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写童书的人》广告。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即刻购买《写童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