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丘 不能與中山國小並存?

游锡堃今天建议把宜兰市中山国小改为「渭水」国小,赖总统同意研议改名。记者戴永华/摄影

日前总统赖清德与立法院前院长游锡堃在宜兰同台,游锡堃院长建议将民主先贤蒋渭水念过的中山国小改名为「渭水国小」,赖清德总统承诺请教育部及宜兰县政府研议,新闻一出即掀起宜兰在地人士的讨论。

我想起了作家张系国在科幻小说《星云组曲》中,有一个〈铜像城〉的故事。在未来世界,有一个叫做索伦城的地方,索伦城中有个大铜像,每换一个统治者,新统治者就铸造一个更大的铜像,包覆在旧铜像之上,于是铜像越来越大,高耸入云,经过好几次政党轮替后,这个铜像已经成为星球上最醒目的标志。而后,这个铜像本身成为人们膜拜的神祇,这个宗教让人们失去理性,而这个城也因此走向覆灭。这个充满既视感的故事发表于一九八○年,四十年后重读,犹如《一九八四》、《华式四五一度》般隽永,令人玩味再三。

身为中山国小的家长,每每接送孩子时,会在学校中看到「超级大学长」蒋渭水先生的生平介绍。他是第八届校友,一九○九年毕业,日治时期社会运动的重要人物。一九二一年,渭水学长当时诊断出台湾所患的是「智识营养不良症」,相隔一百年的现代台湾,「智识营养不良」依然未解。虽然当时的智识与当今的智识,所指涉的已然不同,但当今台湾人每周阅读不到一小时,四成的台湾人一整年都没有看书,这是教育问题,亦是文化问题,更是「国安问题」。当时渭水学长之所以创办「台湾文化协会」,举办巡回演讲与大众讲座,即是为了让当时的台湾人在文化与智识的基础上参与公共事务,投入文化改革与社会运动。

台湾的文化与教育问题,不在于将所有「中医」改成「台医」就药到病除。在历史面前谦卑,别轻易斩断文化连结,才是这个世代台湾人应该思索的时代任务。那些历史长流中的深沉探问,一代又一代的我们终将要给出答案,这是知识分子的本分,也是渭水学长告诉我的。很高兴自己因为孩子,而和这个历史感丰富的学校有了连结。

蒋渭水和孙中山都是时代的民主自由梦想家,已经有「渭水之丘」的宜兰,难道不能与「中山国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