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专家“深聊”建言 用AI推动“制造大国”迈向“设计强国”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阻挡,那就热情拥抱吧!”8月14日,在市政协“人工智能的文化思考”“深聊会”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如是说。这也是本次“深聊会”与会政协委员和专家的共同呼声。

用AI精准赋能千行百业万品

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文化体育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汪小兰在文化领域工作已有18年,她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人工智能对文化领域带来的冲击——近段时间,在第五届宝安区文创设计大赛上,AI作品的出现引起了争议。AI作品是否具有参赛资格?AI的功能是辅助还是主导?汪小兰表示,目前的争议或许没有权威定论,但专家们普遍认为,文创设计比赛,不能完全用工具来生成内容,而更重要的是用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表达对文化的理解。

“AI可以通过新的工具和技术激发人的创造力,并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表现优异,但其模仿力并不等同于人的创造力。”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封昌红认为,应该让AI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一是作为辅助者,进行信息处理;二是作为生产者,借助智能生成,精准高效进行内容“工业化”生成;三是作为协作者,实现组合创新,探索多模态交互。“我们正在研发并发布国内首个基于MaaS架构自研的多模态AI设计大模型,努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设计引擎,精准赋能千行百业万品,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设计强国’。”

与此同时,封昌红认为,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文学创作、艺术创作中运用的边界主要体现在生命体验边界、情感共鸣边界、价值认知边界。“仅靠技术性的智能‘算计’无以催生艺术灵光,也无从织出‘意义之网’。”

深圳可尝试率先“允许学生带AI参加考试”

市政协常委、深圳码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鼎隆建议,深圳应开始考虑怎么样提升全民的AI协作力,因为对于任何职业来讲,不是AI会取代人,而是会跟AI协作的人会取代不跟AI协作的人。而当前的学生,是未来要面对更“聪明”的AI冲击的一代,更应该提升AI协作力。

“AI参加今年的高考,文科已经可以上一本,理科可以上二本!”黄鼎隆还指出,AI是裸考,也就是没有针对高考数据的训练,而与之对照的学生是我们用12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因此,他提出“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需要有一些调整”的思考。

“有没有可能我们允许孩子带着AI参加考试?”黄鼎隆说,如果学生可以带着AI考试,单纯考知识甚至考一些简单的推理,就难不倒学生,也就倒逼教育部门作出相应调整。迎接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给AI时代的教育带来巨大的革新机会。

关注“AI+”更要关注“AI-”,把AI更好纳入监管

南方科技大学致仁书院导师刘建彪认为,当前,我们享受的很多都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更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如果AI是新物种的话,首先要把规范它的法律和伦理建立好。”刘建彪说。

在封昌红看来,应该完善立法,维护人的主体性。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划定边界,对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做出界定;加强治理工具开发,构建监督管理体系;规范数据使用,避免版权、隐私等争议。其次,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面对AIGC成熟投入创意产业内容生产的社会现实责任归属,确定一套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条例。

黄鼎隆认为,要高度重视预防数据污染的问题,因为AI时代,人类有能力大规模创造未必真实的数据去污染数据,如果AI创造了很多虚假的数据,又用这些虚假的数据去训练下一代的AI,那就会形成不断的污染。因此必须提前干预,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干净可信的数据使用。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认为,要让人工智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道德约束,需要构建起完整的数据体系而不是偏颇的数据体系。他认为,中国有完整的数据体系,且可以从上而下打破行业边界,这是我们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竞争的优势和机遇。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