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等: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空间不大,多因素助人民币后市保持平稳

中新经纬5月9日电 题: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空间不大,多因素助人民币后市保持平稳

作者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李鑫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下调影响,2024年以来美元指数震荡走升,截至4月末,美元指数较2023年末涨4.89%。美元上行令其他主要非美货币普遍走弱,其中欧美经济走势分化令欧元兑美元震荡下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不及预期拖累日元贬值。受美元走强以及中美利差走阔影响,人民币汇率亦有所下行。

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推升美元指数

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大幅放缓至1.6%,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也是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4月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服务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双双跌至荣枯线以下。美国就业市场同样显现出降温迹象,4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也大幅低于预期,失业率再度升至3.9%。然而美国通胀压力有所加大,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反弹,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也表现出较强的粘性。与此同时,美国1年期、5年期通胀预期也均有所抬升。4月时薪同比增长3.9%,尽管是2021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但仍高于通胀率,劳动力成本上升依然是通胀难以快速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通胀反弹压力下,自2023年12月议息会议结束以来,债券交易员持续下调对美联储2024年降息的押注。从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来看,2023年12月议息会议后,市场曾一度预期美联储2024年大概率降息6-7次,首次降息时间或在3月;但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全年降息次数仅为1-2次,首次降息时间已推迟到了下半年。正是受到降息预期持续下调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元指数震荡上行。

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空间已经不大,但欧洲提前降息或令美元震荡偏强。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但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4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预期。事实上,尽管3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强劲,但就业增长主要由兼职拉动,总体而言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在减弱。目前市场对2024年美联储降息次数的预期已经低于美联储自己的点阵图预测,降息时间已后移至下半年,降息预期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不大。这意味着其对美元走势的干扰或也将有所减弱。

此外,影响美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他主要央行很可能会较美联储更快降息,特别是欧洲央行有可能会在二季度内开启降息。总的来看,美联储未来在降息方面必然会保持谨慎,类似于2023年停止加息的情况,故全年来看,美元指数走势或也将与2023年趋同;就二季度而言,美元指数大概率将维持较高位震荡格局,并且偏强运行,大部分时间或在102-108之间波动。

多因素助人民币后市保持平稳

受美元上涨及中美利差走阔影响,202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下调,意味着市场越发相信美国利率水平会将长期保持在较高位水平,在国内利率水平仍在波动下行的情况下,2024年以来中美利差波动走阔,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一定的外部贬值压力。同时,美元指数震荡上行也令人民币对美元相应有所走弱。从前4月来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明显小于美元指数上涨幅度,人民币汇率指数实际上还有所上行。不过尽管如此,从过往历年来看,受季节性结汇需求影响,1-2月人民币汇率多现升值态势,但今年1月、2月却均呈贬值态势,可见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这种贬值压力也可从中间价偏离收盘价的幅度中可见一斑。

不过,仍有多因素助力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今年以来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保持稳中有升势头,其中外需存在一定韧性,但内需仍有待进一步稳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同时4月制造业、服务业PMI均处于景气区间。金融市场方面,境外投资者债券持有量持续回升,2月以来北向资金也已转为净流入。总的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势头强于预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这为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基础。

此外,由于在2023年末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有专门的强调,故可以预期,2024年稳汇率政策举措将持续发力显效,鉴于中国汇率管理工具较为丰富,将足以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展望二季度,预计人民币汇率仍将在7.2附近保持平稳双向波动格局;下半年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人民币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减小。(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