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作画盆景入画 郑帛囱、刘文豪见日常框架

刘文豪作品《青年期》。(诚品画廊提供)

分属于1980、1990世代的郑帛囱和刘文豪,前者使用日常可见的文具,后者以盆栽为题,传达对「框架」的小小拮抗。

两位艺术家近日于诚品画廊联展,一共展出56件画作。郑帛囱此次展出的是2013年至2022年间的作品。他使用的绘画材料,多是唾手可得的原子笔、水溶性画笔、麦克笔、立可白(带)等一般文具,画在约10公分见方的便条纸上。

不太使用正规的绘画材料,郑帛囱的创作多利用手边现有的文具传达个人当下的思绪,所有命名为《无题》的作品,有些是半具象,有些是涂涂抹抹之后变成不可辨识之物,「边画边看,没有特定的目标,也可能最后跟一开始画的东西不一样,有时也可能只是在涂颜色。」

使用文具作画,源自郑帛囱在国、高中时期,常在课本或考卷涂画的习惯,及至北艺大美术系期间,相较于在美术教室「很正式地画图」,他更偏好在咖啡馆有自己一方小天地作画的自在,在便条纸上呈现他的所思所感。那一张张10公分见方的小小画面,便是他对绘画自始至今所保有的单纯初心。

刘文豪此次展出的「盆景」系列为2022年新作。他认为中国盆景是一种被建构、设计的「自然风景」,为了让植栽完美地呈现,人们利用铁丝、胶带等外力限制植栽的自然生长,进而改变它的外型。「盆景很像人」刘文豪认为,那些外力就像社会框架对人施以规范束缚,因而开始利用「盆景」来做图像的发展。

刘文豪因妥瑞氏症以致双手会不自主颤抖,加上异位性皮肤炎引起的发痒、红肿所导致的伤口,都是伴随他成长的辛苦记忆。他找到压克力颜料和喷漆等材料的交替运用,加上刮刀、水砂纸打磨等技巧,创造出狂暴的线条当中,又能显露出如伤口结痂般凹凸等细节,回应身体的疼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