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油增气 夯实能源安全基石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与“新能源”这两个词共出现了12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两会热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石化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如何推动我国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激发油气产业活力,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进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要恪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
油气稳产夯实能源安全基石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依然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其中,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大幅增产近1900万吨,国内原油2亿吨长期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达2300亿立方米,连续7年保持百亿立方米增产势头。
2023年,我国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4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汪东进认为,短期内仍需化石能源兜底,应持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
同时,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已经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在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下推动油气增储上产至关重要。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集团副总工程师,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立强建议,统筹做好重点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谋划建设国家级油气生产大基地,有效提升我国油气自主供应能力,保障油气核心需求。
非常规油气开发成新焦点
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油气资源中的比重正在不断提升。其中,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对“端牢能源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不过,页岩油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配套工程装备尚不成熟,实现规模商业化开发面临挑战。
“相较于北美,我国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陆相层系,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富集机理、流动规律、开发规律急需深化认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尚不成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国页岩油经济开发成本高,部分规划审批和用地受限。此外,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缺乏针对性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此,马永生建议,要积极出台财政优惠政策、精准实施税费扶持政策,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和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加大专项科技资金支持或给予国家级重大科研装备专项基金扶持,设立“页岩油开发专项基金”和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加强页岩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加大高端设备引进与研发支持,加快突破制约规模效益开发的技术难题,并加大土地审批使用支持力度,给予国土空间建设规模指标保障。
记者注意到,2023年我国在页岩油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3个国家级示范区及庆城页岩油田加快建设,苏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试验取得商业突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
同时,在陆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方面持续获得重大发现,高效建成多个深层大油田,2023年产量达1180万吨,我国已成为全球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
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作为我国天然气增产的主阵地,自2018年以来,其增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增产量的70%。
作为能源企业“稳油增气”最现实的接替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新机遇必须牢牢抓住,这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又是开发我国油气资源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田开发首席技术专家文绍牧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来实现安全效益开发。
加快推进能源技术变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油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该行业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不断提升创新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油气领域的应用。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在全球能源市场大变革形势下,当下的能源结构要求破解传统资源企业转型升级难题,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记者从中国石油方面了解到,中国石油在2024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当好标杆旗帜。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还将加快能源技术变革、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催生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跨界融合,进而在重塑能源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马永生建议,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尤其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领域,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覆盖面。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一些新突破,但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工信部报告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还有32%的关键材料处于空白,52%的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莫鼎革建议,以“发展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为导向,对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关键环节给予差别化政策支持,集中力量强化创新攻关突破,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整度和安全水平。
举报/反馈